几天前,顺丰股价跌停,市值蒸发亿,一路跌上了热搜。
创始人王卫出来致歉:“我要跟各位股东道歉,第一季度确实没有做好。”
这一番真诚的道歉倒是赢得了用户的好评,微博下的留言纷纷表示支持顺丰,不难看出在大众用户心目中,顺丰的口碑还是很好的。
说起顺丰的老板王卫,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低调”。他几乎不接受任何采访,也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
传闻他曾经数次拒绝马云的邀约;花旗银行出万美元请他露面,也被他拒绝。
但王卫一路走来的成绩可就没这么“低调”了:他在香港从一个“水货佬”做起,慢慢将“顺丰”做成市场第一的物流公司。年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王卫以亿人民币的资产超过李嘉诚,一跃成为香港首富。马云也曾经说:“我最佩服的人就是顺丰掌门人王卫,没有之一。”
在中国竞争这么激烈的物流市场,他是怎样带领顺丰杀出一条血路的?
“水货佬”的起家
关于王卫家庭背景的传闻一直比较夸张,甚至有人说他家里有空军背景,所以才能把顺丰做起来。
事实上没有这么玄乎,王卫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俄语翻译,母亲则是高校老师。
年,王卫出生在上海,7岁那年跟着父母移居香港。一家人在香港的生活过得很拮据,所以王卫高中毕业之后,就选择直接工作赚钱补贴家用。
一开始,他在一家店里做小工。那家店开在码头边上,平时午休没事的时候,王卫就到周围转悠。
看着码头上来来往往卸货的工人,王卫突然想到:珠三角地区每天来往这么多货物,要是我也能利用运货赚钱,岂不是要发财?
说干就干,王卫马上拉上几个朋友一起,开始联系从香港往内地送货的业务。
一开始,他们只负责帮企业运送一些信件,结果生意异常火爆,王卫就找朋友借了10万块钱,开始承接送货和送信的业务。每周,他都拖着拉杆箱和兄弟们一起往返内地和香港,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批“人肉代购”,他也因此被人称为“水货佬”。
年,对中国物流业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顺丰、申通、宅急送都在这一年成立。
顺丰刚成立的时候,全公司加上王卫也才6个人。他在香港太子租下一间几十平米的店面,这就是顺丰的第一个“据点”。
虽然人少地方小,但是王卫的目标却很明确,就是要干出一番事业,为此,他变身工作狂,每天奔波超过15个小时,早出晚归的骑着车走街串巷。
但是光勤奋还不够,物流市场已经有发展成熟的EMS,顺丰一个刚刚成立的小作坊,别人凭什么选择你?
面对这样的困局,王卫选择了最简单粗暴却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打价格战。
EMS收件70块,他就40块。王卫以低于市场30%的价格,迅速吸引了一大批中小型商家,薄利多销,生意做的红红火火,一年的入账就有几百万。
但是,王卫并没有满足于此。生意越做越大,王卫的据点就越来越多,不止在香港,他还将业务拓展至了广东。
但是他只有一个人,分身乏术,怎么去管理那么多据点?
王卫想到的是利用加盟的模式,开一个据点就注册一个公司,公司归加盟商所有。这大大调动了加盟商的积极性,大家几乎是蜂拥而上抢着加盟顺丰的业务。这使得短时间内,顺丰简直是“病毒式”的扩张,一度被人叫做“老鼠会”。
当时珠三角地区的物流车,70%都是顺丰旗下的,短短几年时间,王卫就把顺丰从一个6人小作坊,做成了无人不识的“顺丰速递”。
但俗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要在一个地方赚钱得要先“拜码头”。
90年代回归之前的香港,是出了名的黑社会横行,王卫也曾被香港黑社会追杀。
逆袭成功
这还要从年说起。
当时,王卫几乎垄断了深圳和香港之间的物流,珠三角地区接近70%的业务属于顺丰。
但是这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
由于之前采取的是加盟商的模式,虽然拓展的很快,但是服务质量却参差不齐,顺丰还接到非常多的用户投诉,口碑信用岌岌可危。
王卫看的很清楚,这样盲目的扩张没有意义,透支的是顺丰的未来。为了拯救顺丰的口碑,年,他壮士断腕,来了一招“削藩夺权”,撤回加盟商的权利,把顺丰又转回直营模式。
但加盟商已经尝到了甜头,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放手?不止如此,他们还想给王卫一点“教训”。
于是就像前面说的,传闻王卫这一举动曾经得罪了江湖人士,导致他被黑社会追杀,所以之后走到哪他都带着保镖。
但是这些阻力都没有让王卫停下整改的步伐,他雷厉风行地收回了顺丰的经营权,将散落在各地的据点整合,在深圳成立了顺丰总部,并将顺丰的定位锁定住国内的高端物流市场。
年,顺丰的第一架物流飞机正式获批,顺丰成为国内第一个使用空运的物流公司。为日后顺丰脱颖而出的“快”和“靠谱”打下了基础。
“不配当顺丰总裁”
开头说过,王卫本人非常低调,别说媒体采访不到他,哪怕是邮政的领导出面,他也总是婉拒。
大家对他都非常好奇,一个高中学历的人,在香港起家,把顺丰做成价值几千亿的上市公司,背后的老板究竟是什么人?
年,王卫豪掷3亿在香港九龙塘喇沙利道买下一块地,由于这个价格打破了交易记录,所以引来了香港媒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