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义乌义亭上宅村做戏,可能很多老戏迷们都会赶过去看,特别是十里八乡的老爷爷老太太们最喜欢凑这样的热闹了。
听说作戏要做八天,钱不是村民们凑出来的,而是一位姓刘的先生一个人出的钱。据说这个人是在宁波,山东两地做“卖米”的生意,应该做的风生水起,财源广进。行事低调而且也大方,给村里带来六七百万的福利。
来看看他们村里的福利吧!
很多年前就开始了,村里60岁以上的人,每年都会收到一笔钱!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0
那么问题来了?今年会发多少呢?
除了每年给村里的老人发钱外,刘先生拿出来的其他巨款主要用在这几个地方:
一是刘氏宗祠基金。他说,每年要拿出万元设立“互助基金”,第一批已发28万元。
二是建上宅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整栋楼花了多万元。
三是村路加宽、凉亭、文化礼堂等公共设施
据不完全统计,为了这些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刘某都拿出了不止万元。
在村民的带路下,钱江晚报记者找到了刘某的家,这是一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砖瓦木结构老房子,4间两层。
“他家没造过房子,这房子是他父亲留下来的,一家人回来都住这里。”上宅村的一些村民说,刘某对村里的老人和困难群众这么慷慨,家里却过得这么简朴。
在刘某的家里,记者见到了他的母亲和弟弟。刘某的母亲说,在二儿子读大学那几年,一起务农的老伴就先走了,后来自己就跟随老二一起住。
可是虽然一起住,母子见面的机会也很少,母亲说,儿子责任心重,妻子陪着两个女儿在国外读书,儿子既忙于自己的工作,又不忘去国外探亲,所以也比较辛苦。
一开始,母亲也不理解儿子自己那么忙,还不忘村里的公益事业,“他就说,咱不为名不为利,能多做贡献就多做贡献。村里弄好了,让老年人都能享受好的生活。”
母亲说,刘某从小就助人为乐,对同学朋友也很大方,他做好事我很支持。
来源:钱江晚报
记者龚望平
编辑:大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