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m.39.net/pf/a_5154125.html兴义市王伯群故居
兴义市王伯群故居陈列馆位于兴义市下五屯景家屯。在明洪武年间,王氏家族入黔始祖王玺,祖籍江西,随定南候景双鼎参加明中央*权的“调北征南”战事,从广西进入贵州兴义。景氏一族定居于*草南的风景迤逦之所,因定南侯的姓氏,此地得名“景家屯”。兴义市区除了刘氏庄园,其实还有一处名人故居
兴义下五屯景家屯的王伯群故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无人居住以来,到如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王伯群故居的风格特色为典型的古建筑,青砖青瓦,屋顶为硬山重檐形式,是典型的四合院形式,院中间摆放着石头花盆。
整个故居内,均使用实木材质与石材结合进行建设,看上去古朴典雅。陈列馆分为五个部分,除了正堂,其余四间均为展览厅。
兴义王伯群故居陈列展目前分为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讲的是家族渊源。
第二个部分,就是王氏双雄与贵州的护国护法运动。
第三部分就是王伯群与大夏大学;第四部分就是“三宅一生”。
兴义景家屯的王伯群故居,贵阳护国路的王伯群故居,以及上海愚园路的王伯群住宅。那么,三个不同的阶段,三组不同的建筑,就是他一生的写照。
近现代史上,王家、刘家、何家,都是对兴义影响极大的三大家族,刘家与何家的故居基本都已修复,而如今对景家屯王氏故居的修复,对丰富兴义的人文历史,推动兴义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提起何应钦应该是无人不晓,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同样不凡的王伯群以及他的弟弟王文华。清光绪时期,位于兴义市下五屯景家屯村的王氏一家,可谓是显赫一方。在兴义市王氏故居遗址上,留存下来的种种遗迹仍然证明着当时王氏四合大院的富丽堂皇。
狮子山峭壁上题书
无数块砌成整个四合院院墙的巨石,如今随着墙壁的倾塌而凌乱地堆积。房子原来的木质结构已经全然不见踪影,但地面上精心雕琢的台阶和房梁基座仍然保持着原先的奢华。已经被完全封堵住的大门,虽然没了原来的气派,但有些残破的门楣仍然彰显着当时王家的显赫地位。从院墙凸出来的石烛台,整整齐齐的房屋布局,占地颇广的四合大院,无一不显露出王家大院曾经的尊贵气象。
文物保护碑志
显赫的家族必定有很奇特的故事,而这奇特的故事又与人们都熟悉的中国近代史息息相关。王伯群与王文华的故事也不例外,他们的命运如同史诗一般荡气回肠,伴随着近代的中国一同迭起沉浮。如今的王氏故居里,随意生长的杂草,到处横陈的残砖断瓦,一副断壁残垣的悲惨画卷似乎都在印证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告诉世人这里曾经孕育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乱世家国梦。
倾塌的院墙
王伯群(-年),原名文选,又名荫泰,以字行,贵州兴义下五屯景家屯人,贵州*阀刘显世之外甥。年幼时从父学易、书二经,又学阳明学、四书等。8岁丧父,从贵州姚茫父、熊范舆、徐叔群三人专攻读《孟子》、《左传》和数理学。后东渡日本留学,入东京中央大学*治经济系,适逢孙中山在日本倡导革命,便加入中国同盟会。后任交通部长等职,平生不畏强权,尽力为国谋利益。
从墙中凸出来的石烛台
被完全封住的院门
王文华(-92),字电轮,号果严,王伯群之胞弟,兴义景家屯人。幼年入塾读书,毕业于兴义笔山书院。清光绪三十二年(),与窦简之等结伴上贵阳,考入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后转入贵阳优级师范选科,肄业文科,精研史地
20世纪初曾任黔*总司令的王文华,早年参加过革命*,跟随国父孙中山、蔡锷将*发起“护国运动”,征战川、湘,使袁世凯倒台。孙中山曾称王文华为“西南后起之秀”;而保皇派视为眼中钉,于是将他刺杀于上海“一品香”酒店,现葬于杭州西湖小孤山。后来,国民*府追赠为陆*上将。
只剩下断壁残垣的王氏故居
兴义风云人物
王伯群
纵观王伯群的一生,可谓艰辛的一生,辉煌的一生。
王伯群的人生从兴义人开始,一路砥砺前行,辉耀于风云时代。从95年参与发动护国运动,任广州**府交通部长等职,到年追随孙中山回广东恢复**府,任大总统府参议兼**府交通部长,再到年在上海创办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以武护法,“教育救国”,注定了这是不平凡的人生。
王伯群与大夏大学
年冬,王伯群在领导迁校过程中积劳成疾,2月20医院。他在临终前这样概括了自己的一生:
“余追随先总理奔走革命于今三十余年,才力绵薄,恒少建树,正思振奋精神,努力补救,今竟一病不起,事与愿违。此后切望吾*同志在总裁领导之下,一心一德,争取胜利,以完成抗建大业。吾大夏校友,服务国家,尤须力行公诚二字,以发扬大夏之精神,余虽不及见国家复兴,世界和平,但知革命成功之有日,此心亦无憾矣。”
兴义风云人物
黔*总司令王文华将*
王文华(—92),字电轮,号果严,王伯群之胞弟,贵州兴义景家屯人。自幼聪明胆大,幼年入私塾读书,毕业于兴义笔山书院,身材高大。
清光绪三十二年(年),与同学窦简之等结伴上贵阳,考入贵州通省公立中学,随即转入贵阳优级师范选科,肄业文科,精研史地。当时正值孙中山民主革命风潮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学校之内对于革命书籍严格禁止,王文华却时常偷偷阅读《民报》等进步刊物,不想被监学抓住几次,因而也就记了几回大过。
在贵阳期间,他与科学会长长他因十分投契而结为了忘年之交,并结识同盟会会员创办的自治学社张百麟、平刚、钟昌祚等人,倾向革命。为了表示志向和决心,毅然让人剪掉了自己的发辫。贵州陆*小学堂有席正铭、阎崇阶,刘端裳等人发起的反清秘密组织“历史研究会”,几经接触后,义无反顾加入。又经革命道中朋友推荐、介绍,很快就加入了同盟会,成为贵州当时为数不多的同盟会会员。
清宣统二年(90年),因病休学,返回兴义,任职兴义县高等小学堂学监,同时担任历史、地理、体操等科目教员。在小学期间,他在学生中间传阅革命书刊,传播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革命思想。
清宣统三年(9年),王文华被提升为小学学堂堂长,当即在全校学生中选拔各班优秀学生30余人,成立“星期日师生座谈会”,主持讨论学堂兴旺发展,宣传革命思想,同时加紧开展革命活动。同年0月0日,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到兴义后,王文华拟率学生于阴历重阳日以“打野操”为名,乘机起义,进攻县署,宣布兴义独立而引起当局怀疑,便调集人员专门加以防范而未遂。在兴义小学学堂期间,他还与窦居仁等创办了兴义体育学会,推动尚武活动,提倡尚武精神,从多方面集中储备基层革命*事力量,伺机举事。
王家大院
自辛亥武昌首义后,贵州自治学社领导下的民主革命派欲发动起义,被当局有所察觉,宪**人任可澄遂向贵州巡抚沈瑜庆谏议,何不电令时任靖边正营管带及兴义团防总局局董的刘显世率兵入省会筑城护卫。刘显世乃王文华亲娘舅,便就此事问计于王文华,并建议平素勇武而颇有头脑胆气的王文华辞任堂长职,入营充任前队队官。之后,征招体育学会成员00余人入编兴义靖边正营计余人,一同前往省城贵阳。
队伍行至安顺,风闻革命*人已经夺取了*权,宣布贵州光复,成立“大汉贵州**府”。刘显世进退两难,便与王文华商量。王文华慷慨陈词,高瞻远瞩,他认为如果刘显世此时进入贵阳,将是入主黔省的千载难逢的绝佳时机!并自荐作为刘显世之代表,前往筑城与革命*人联络、沟通。刘显世经他这么一鼓动,顿时信心百倍。
当即委托王文华代表其与革命*会晤时,代表刘显世表明拥护革命的坚决态度,得到大汉**府的支持。刘显世遂被准许率部入驻,所部编为陆*第四标第一营,刘显世任标统,王文华任管带。
时至贵州光复不久,哥老会盛行,各路盗贼云集,盗窃案件频频发生,社会治安混乱,人心惶惶。但由于王文华治*严厉,一方面日夜督促*士训练,精研战术;另一方面又约束部众,整肃纪律,尽心保护百姓,不仅部队对附近民间秋毫无犯,驻地周围竟然盗贼绝迹。
民国元年即92年月27日,由唐继尧率滇*以北伐名义进入贵阳,与刘显世、胡锦崇部于3月3日,发动对贵州**府的突然袭击,仅一日之战就控制了贵阳局势,改组**府,唐继尧任贵州都督。在唐继尧的支持下,民国二年(93年),刘显世荣升贵州护*使,王文华也跟着升任护*使署副官长。
当年,趁唐继尧回滇之机,他上书刘显世,希望允准将巡防*改为陆*,扩充为6个团,自兼黔*精锐第一团团长,*中设立模范营,由从云南讲武学堂毕业的卢焘、胡瑛等为营长,抽调各团下级*官及*士,轮流到模范营受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事素养和战斗能力。受训结束后,这些人便被分配到各团充任班、排、连长,使黔*大部分基层骨干均出身模范营。此局面一新,力量大增,王文华在黔*中的威望日盛。
辛亥革命爆发,清廷统治岌岌可危,袁世凯在权倾朝野的李鸿章一再提携与保举之下,至李鸿章死去之后,成了拥有朝廷最大实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早年,他被允许招募*队,于小商河练兵,又拥有了*事实力和西方势力的支持。当孙中山发动革命之后,虽然大大动摇了清廷的统治,但是袁世凯却成为了革命最大的障碍。各种力量对峙之下,孙中山被迫妥协退让,袁世凯便在92年2月2日,宣统帝被迫退位之后,登上了临时大总统宝座。
袁并不满足,密谋复辟帝制,以致滇黔两省少壮*人暗中策划反袁,王文华积极参与。民国四年(95年)2月25日,云南在全国率先发动讨袁起义,通电全国各省,反对帝制,宣告独立。此时贵州当局犹豫不决,王文华与其兄王伯群多方奔走,大肆宣讲护国大义。
王文华将黔*绝大多数*官召集到了省城,向他们介绍了当前的时局,认为复辟帝制是倒行逆施,声明讨袁护国乃是当今中国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光明正义之伟大举动。*官们闻听他的演讲之后,情绪高昂,团长吴传声发出誓言:现在是我们报效国家的大好时机,宁死疆场,决不苟且偷生,绝不让让国贼在逍遥自在中窃国阴谋得逞。由此,*队上下,人人激奋,个个摩拳擦掌,立誓讨袁立功。
民国5年(96年)月25日,贵州召开*事会议,王文华慑服反对派:目前袁贼妄想称帝,推翻共和,这是国贼,决难相容。云南业已出兵讨袁,贵州亦不例外,如有反对出兵讨袁者,便是国贼走狗,就是我们的敌人。迅即将手枪掷于桌上,严峻地说道:谁要是敢于反对,我将毫不犹豫用桌上的枪来对付他!
刘显世当时针对讨袁,也显得摇摆不定,王文华站在舅父的角度,一番推心置腹的入理透析之后,请求派王文华率*抵御滇*。待我率部东向后,又可电告袁,说王文华率部叛变。将来倘若事成,大功全归于舅父老人家您;假使事败,尽可能全部推在我的头上,就算是灭我王氏一族,我也毫不怨言。
王文华的见识和胆气,极大地坚定了刘显世讨袁的意向。刘显世被王文华的话感动、说服。他依计而行不久,见时机已经成熟,于同年26日,在贵阳召开各界誓师大会,27日宣布贵州独立,发布《黔滇共同讨袁通电》,改贵州护*使署为贵州督*署,接着发布《云南致各省电》《云贵檄告全国文》,声讨袁世凯叛国复辟罪行,宣布贵州正式加入护国讨袁系列。贵州社会各界,群情愤激,一致高呼出兵北伐,共诛袁氏逆贼势在必行。
兴义景家屯王电轮将*故里的石刻。
贵州独立后,与云南合组护国*三个*:第一**长蔡锷,第二**长李烈钧,第三**长唐继尧。护国*分左右两翼出发,蔡锷所部入川,兼图两湖;李烈钧部入桂,以图粤、赣、闽等地。黔*分两路,北路支队司令戴戡率五、六团由遵义、松坎向川东、重庆方向进*,东路支队司令王文华率一、二、三团三四千人由贵州镇远入湘。
(二)
袁世凯得悉消息,急派北洋*行营司令曹琨指挥北洋*和四川、湖南两省*队与护国第一*作战;派粤*龙觐光部侵袭滇省,与护国第二*作战;令湘*马继增率*死守湖南,抵御护国东路*王文华部。
护国*师出有名,士气异常旺盛,各条战线捷报频传。2月3日,王文华所部黔*与北洋*马继增师、湘西镇守使田应诏部三万余众接战。王文华设司令部于龙溪口,于旧历除夕夜,趁马部官兵共度大年举行联欢晚会之际,令胡瑛率第二营突然夜袭晃县县城(即今天的新晃县),马部措手不及,仓皇应战,被黔*一举击破,首战告捷。黔*势若猛虎,乘胜攻克小关、大关、蜈蚣关等关隘要塞。三团吴传声也接踵率部到达瓮洞,一举消灭驻守托口的北洋*前哨部队,于次日后相继占领黔阳县和湘西*事要地洪江。
黔*占领晃县后,王文华令胡瑛部率第二营由芷江冷水铺向齐天界进兵,令吴传声率三团与第一团会师芷江县城。2月2日拂晓,黔*向北洋*发起进攻,北洋*自恃械精弹足,对黔*猛烈射击,拼死反抗。吴传声见状身先土卒,率部发起勇猛的冲锋,不幸壮烈牺牲。吴团长之阵亡极大地激起了全团官兵的愤怒与悲痛,将士们冒着弹雨舍身忘死冲杀,北洋*阵地很快被撕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王文华亲率第一营袁祖铭、王天培从侧翼增援,敌方江右桥阵地被突破。马部伤亡惨重,溃退黔阳。黔*于2月5日占领湘西重镇芷江。黔*经两周激战,连胜仗,收复湘西大片土地,占领晃县、黔阳、洪江、沅州(芷江)、麻阳、靖县、通道、绥宁等县城,击溃马部三个混成团,威名直令湘鄂两胆颤。马继增战败,羞愤自杀。与此同时,四川、广西等地北伐*也取得了节节胜利。广西宣布独立。
全国讨袁风暴不断扩大,广东、陕西、浙江、四川、湖南相继宣布独立,袁世凯再也无法维持其统治,于96年6月在绝望中死去,讨袁护国战争宣告胜利结束。
护国战争结束后,贵州刘显世集团形成了两大派系及元老派与少壮派。元老派:是以熊范舆、何麟书、郭重光为首的一派;少壮派:则以王文华(王伯群虽极少在黔,但一直为自己的兄弟出谋划策)等人为首的一派。少壮派对元老派把持*权极为不满;元老派对少壮派荷枪实弹,耀武扬威十分忌惮。护国之役后,两派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更加显著。元老派抓住少壮派得胜后的傲慢自满表现大作文章,唆使刘显世削夺王文华兵权。
刘以元老派的请求为名,在扩编东路*为师时,意欲安排刘显潜为师长,想借此削弱王文华兵权。少壮派则鼓动入湘黔*将校竭力反对,电告刘显世:功高而不赏,通敌反提升,真是侮辱黔*。刘显世迫于无奈,只好提升王文华任黔*第一师师长。王文华升师长后,以其妹夫(其胞妹王文湘)何应钦为依托,大肆网罗何应钦日本士官学校同学与校友朱绍良、张春圃、谷正伦等进入黔*,大刀阔斧整训部队。民国6年(97年)7月,在贵阳创设讲武学校,委何应钦为校长,向社会公开招收学员,接受正规训练后,成为*队基层骨干;同时,招收全省青年入伍,以充实壮大黔*,改写了“黔不成*”的历史。
是年,王文华以贵州督*刘显世委派的代表身份,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督*团会议”。途经上海,经李烈钧之介,晋谒孙中山。孙中山赞誉王文华为“西南后起之秀”,介绍其加人中华革命*。护国之战役后,北洋*阀的段祺瑞成了北京*府的实际控制人,王文华目睹了段等毁弃约法,解散国会的行径,断然拒绝签字,并与省代表联名具呈,抗议段祺瑞毁弃约法。不待会议终结,毅然南下至沪,与孙中山共筹另组*府。他一面电告贵州督*刘显世、云南督*唐继尧加紧部署,以随时应对时局的变化。又延访诚邀辛亥贵州光复时被迫亡沪的同盟会员及自治*人平刚、方竹君等回黔,充实自己的智团幕僚。不久,海*拥护孙中山南下组织护法,王文华在上海通电响应,并兼程回黔积极扩充*备,宣称“竭尽全力,以作孙先生护法后盾”。
8日,护法**府在广州成立。孙中山通电西南各省,主张川滇黔三省*事统一,组织三省联*。王文华回黔后就任黔*总司令,编黔*为三个纵队,遵照孙中山的指示向川边戒备。在川黔边界松坎设黔*总司令行营,令第二纵队长黔*第二师师长兼第四混成旅旅长袁祖铭率一、三两团出綦江之右,进攻重庆南岸*桷坪,令第三纵队长张云汉率第六团出綦江之左进攻江津,与北京*府新任查办使吴光新部接战。同时,严申*纪,禁止拉夫、扰民、窃掠、奸淫等。
王文华将*。图片来源网络。
当黔*第二纵队袁祖铭率部到*桷坪时,北*已派李丙之旅以重兵扼守三百梯隘口。黔*奋勇攻击,难于攻克,至第三日夜,黔*乘敌疲惫酣睡发起进攻,北*溃败,退守*桷坪。王文华亲到前线督战,限令五日攻克。至第五日,黔*编成小队,手执护法旗帜,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北*败入重庆城。时黔*第三纵队已攻占江津,移师重庆城北白市驿。吴光新知黔*已抄后路,乃令向长寿、万县撤退回驻宜昌。重庆市民派代表到*桷坪欢迎黔*进城,王文华令移黔*总司令部驻于原镇守使署。
(三)
重庆、江津失守,吴光新见大势已去,遂卸去四川查办使职而退出川境,北京*府转任刘存厚为四川督*。刘因滇*顾品珍与第二*赵又新的反攻,川南又失泸、叙、资、合、富诸县,只好退守成都及川北,企图负隅顽抗。王文华联合滇*将领,举熊克武为川*总司令,共商进讨刘存厚、会师成都方案。滇*第一**长顾品珍率部由宜宾、健为以攻成都之右,黔*第二纵队第一、三、六团由璧山、大足出安岳直攻成都正面。行抵安岳受挫,经一昼夜激战,攻克安岳,黔*乘胜北向,于民国7年(98年)2月20日攻克成都,直至将刘存厚部队逐出川境。四川境内北洋*势力基本肃清。
川滇黔护法*大会师于成都,王文华乃任川滇黔三省联*黔*总司令。孙中山电示王文华:“欲达护法救国之初心,唯有根本解决一法耳。”希望联*乘胜北伐。王文华与*复生、叶荃等,遂电誓师东下援鄂,因四川省内部复杂,前方*事受制,无功而返。次年,广东**府任命四川省长杨庶堪,王文华支持其在重庆开府,与唐继尧任命的在成都开府的四川省长熊克武对峙。孙中山见川局混乱,乃电告王文华,认为解决川事“是改造大局的基础”,把解决川事之希望寄予王文华。然王文华正处于滇川、黔矛盾重重的混乱状态中,一时无法扭转局面。
王文华写给王伯群的信。
民国7年(98年)月,王文华支持贵州讲武学校校长何应钦创立“少年贵州会”,吸收青年入会。该会宗旨是扬中华民国朝气,唤起民众,改造贵州乃至中国。“少年贵州会”是贵州第一个全省性的自治革命团体,发展较快,到次年,全省各县已设支部26个,仅贵阳的会员就达余人。后在“少年贵州会”的基础上,又创办《少年贵州日报》,倡导新文化运动,是当时贵州诸报中最进步的报纸。
民国8年(9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贵州后,王文华、何应钦、王伯群、谷正伦等少年贵州会成员积极活动,于6月日召开贵州国民大会,号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北京*府。“黔民应奋起直追,积极报国”。通电全国民众,请求取消二十一条,惩办卖国贼段祺瑞、徐树铮、曹汝霖等,释放被扣学生。同时,开办初习学校,开演讲会,演话剧等,在全省各地街头巷尾广为宣传。贵州“五四”运动得到迅速发展。
改造贵州的*治运动声势浩大,进一步加深了贵州当局投靠北洋*府的宪*派与接受孙中山主张的少壮派之间的矛盾。时值教育学会会长任期届满,王文华主张改选并推荐诗溶作竞选人,宪*派则推郭重光继任。两派激烈论战,各不相让,以致王文华使人刺伤*务厅长陈廷策。
同年,王文华与兄长王伯群为使南方*府调兵方便,同时为改善贵州交通落后状况,建议修建柳州到重庆铁路,取得贵州当局同意。至正式签约时,贵州当局却以铁路建成收益分配等问题而反对签约。王文华等即以*队粮饷被扣为由发动伤兵向当局清算,迫使财*厅长张协陆公布收支帐目,张被逼自杀。张之胞弟、省议会议长张彭年逃走。史称“渝柳铁路贷款案”,亦称“民八事件”。
恰逢川*公然围攻驻渝黔*,川中战争复起,王文华率部与川*苦战于重庆、合川附近。年8月,熊克武联合刘存厚以及川*各部驱逐入川的滇黔*,爆发了靖川之战(又称川滇黔之战。8月6日,川*夹击成都,经过两个月的激战,将滇*逐出四川。0月上旬,川*分三路直攻驻重庆黔*,展开重庆合围战。0月5日,川*刘伯承部率先破城,黔*残部由卢涛代总司令,退往贵州。
唐继尧与刘显世密谋欲以“王不懂*事”为由免去王文华黔*总司令职,以滇将代之。王文华得知这一消息后,知道别无出路,遂决定一边潜往上海,一边策划以“清君侧”为名在黔清除宪*派势力,控制贵州*权。月,王文华借故赴上海治病,将在川黔*编为十团五个混成旅,以第一旅旅长卢焘为代总司令,撤出重庆,陆续回黔。黔*回贵阳后,发动“民九事变”,杀死耆老会代表、省府顾问郭重光、省长公署秘书长熊范舆、民*厅长何麟书,省长公署秘书丁宜中逃走,刘显世弃职回乡,再转云南。贵州*权落入王文华部五旅手中。
王文华在上海获悉贵州夺权捷报后,前往广州谒见孙中山,汇报贵州*局变化情况,孙中山委任王文华为国民革命*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并委王以争取浙江督*,卢永祥为护法*事力量之重任。
民国0年(92年)3月6日,自认为精通*事且战功突出的王文华部将袁祖铭,因不满足于王文华授予的师长一职,曾致电刘显世,要求刘任命自己为黔*副总司令,王文华获知后,撤了其师长一职,袁由此对王刻骨仇恨,在秘密取得北洋*府的支持和授意之下,收买刺客,在上海一品香饭店将王刺死。王文华时年32岁,葬于杭州孤山。
国民*府北伐成功,统一全国,为追念王文华功勋,于民国9年(年)春,明令褒扬,以昭勋业。褒扬令如下:
故黔*总司令王文华,为国驰躯,忠勇夙著。辛亥改革,建绩黔中,讨袁*兴,首先响应。护国一役,又复出兵湘蜀,百战艰辛。嗣值西南鱼烂之秋,毅然随孙总理于海上筹策*事,多所赞襄。壮志未展,赍志以终。珍悼勋劳,前经照准,陆*中将阵亡例给恤,遒者芟夷大难,懋赏叠颂,旧勋前功,尤应荣奖,王文华著晋级赠陆*上将,交**部照陆*上将阵亡例,从优议恤,用示*府笃含忠荩之至意。此令。
国民*府又于民国29年(年),追赠王文华为陆*上将,以旌表其不朽功勋。
(以上仅是小编个人收集整理,如有错误,请指正)
来源:亮点黔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