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医院的专家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220525/10891209.html货分真假优劣,人有良莠忠奸。
年郑州7.20洪涝期间,郑东新区某酒店坐地抬价,被人愤而曝光,一时间万夫所指,算是给多年被黑的河南又添了一份佐料!
当然事情的结局极度舒适。有关部门迅疾反应,重拳出手,让其受到了应有处罚。全国人民都拍手叫好!
客观上说,这家酒店是反面教材的典型例子。与之相反的有很多企业很多数人,在这场猝然而来的灾难里,都能恭谦善行,表现可圈可点,让人讶异赞叹!
虽然都是些普通人普通事,算得上是“点滴之行”、“举手之劳”,但细微之处显大义。能够在诱惑面前守一份本心,但行好事,恰恰说明了他们有大是大非的担当,有济困救弱的情怀,有善独其身诚挚拳拳的忠恳大义。
我想说的也是关于一家酒店的事。酒店位于郑州市金水路大石桥,距离郑州火车站约五公里。
年7月21日上午,我因为情况不明,一头扎进郑州,成为众多因洪灾而滞留的人们中的一个。
下面是我的一段亲身经历。
7月20下午三点左右,距离郑州火车站十几公里处,我乘坐的K次火车因大雨紧急停车,无法进入郑州。
不久因路基坍塌车厢倾斜,列车彻底被困。大雨中乘客们被紧急集中到后半截十节车厢里。
此时列车停电,餐车供应没多久告停,车厢里人员挤拥不动,空气沉闷郁热,外面大雨不停,里面汗流浃背。因为车厢窗户能打开的只有一点点,空气流通差劲之极。
有人忍受不了,因为开车门的问题数次和乘务人员发生激烈争执……
煎熬憋闷了约六个小时,晚上十点半左右,从后方来了一节车头,把车厢拖回到郑州北郊一个小站停靠。
当晚就在车上呆着。好在车厢里有电供应,空调正常。——正常睡觉是不可能的。一千多号人,每节车厢都爆满,走廊里密密匝匝,连个下脚的空处能没有。
能有个巴掌大的空地坐着都算幸运。
就这么挨了一夜。当晚郑州全市停电停水,已经按下暂停键。然而车上的我们并不知道。
21日上午列车要退回新乡,有乘客坚决不同意,经多次协商后陆陆续续有人下车离开。我是上午十一点左右下车出站。
雨仍在零星下着。四周有大面积的积水,很少看到人。此时我首先想的是弄口吃的,早就饥肠辘。从昨天下午到这时,我只领到了车上发的一瓶纯净水。早上六点乘务员便喊着要发吃的,说是已经联系人在外面采购,可是直到我下车时也没有买回来。
站口旁边有几家商铺,门口都有积水,连成一大片水哇。我沿着路边小心翼翼地一家家走过去,居然全是日用百货。
没办法,看远远近近再没有人,我不得不压着煎熬,费了一番功夫,确认好方向,鼓足勇气向南进市。
我走的是一条宽阔大路,还是随处可见积水,很难看到人。什么公交车、出租车一概没有,静寂得诡异。
直到过了北环,接近市区,才有了些人气。
越向里走,人气渐旺。一处大的岔路口处,几个人守着,不让车辆通行,说是里面积水太多,道路断行。要过去只能步行或骑单车。
继续向前走,两边的店铺都开着,但都没营业,已经停电停水。我想找个地方吃饭的念头彻底放弃。只想着尽快到达市内车站,看有没有机会赶紧离开。
幸运地是刚进市,我打开了路边一辆共享单车,速度快了很多。
进入市区后我才意识到,情况果然很糟糕。
马路上扎堆挤撞在一起的车辆随处可见,横七扭八,各种各样的姿态变形。都是被水冲的。有不少价值不菲的高档货,看着让人心疼。
一群人正开着叉车,沿着路从市外向里清理。把车子一辆辆叉起分开,再装到跟在旁边的卡车上。不知道会拉到哪里!但十几公里的路,这么多车,全部清除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
还有不少积水坑、岔道口,摆着警示标志,或者有人守着,不让接近。
在几个大的十字路口,放着危险、绕行的各种简易牌子,还有不少警察把守,指挥着行人沿着路边处走。好多路段被踩得泥泞不堪,只能推着车子步行。
快到火车站时,一处大路口处,积水完全淹没了道路。
水很深。有人骑着车硬冲,大半个车轮子都被淹进去。多数人脱去鞋袜,挽起裤腿,举着行李,小心踏入水中。水能淹过膝盖处。
而且距离不近,至少十几米宽。这么大一片积水,想保持衣服不湿,几乎是不可能的。好多带着行李包裹的,已经懒得做什么动作,鞋子都不脱,裤腿也不卷,直接趟水而过。
绕行是没路的,也不知道哪儿能能过!
就这么一路涉水踏泥,骑车加步行,历经约两小时左右,我终于抵达到达市中心的郑州火车站。
这时候才知道,所有交通停运。无论火车还是汽车。广场上流水遍地,成群的人来人往,互相打探着消息,都是被滞留的外地人。
自此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后来了解到的情况是,从7月20日到24日,郑州市大面积停电停水。
雨在时断时续地下。大街上积水遍地,交通断行,商铺关门……
别说人生地不熟的外地人,就是郑州本地居民,那段日子也抑制不住地暗自惶恐。
仿佛时空倒流,社会重新回到最原始的一种状态。
出行主要靠双脚,不论去哪里路多远。手机没信号没网络,拨打时永远是那句“无法接通”。饭店很难找到营业的。想喝口热水,吃口熟食,找个地方躺下睡一觉,成了最普遍最强烈的渴望。
宾馆很多也开着门。但室内一片黑咕隆咚,而且闷热潮湿,异味扑鼻。进入房间后头上脸上瞬时“泪”流满面,衣服汗津津地粘在身上,自己都能闻到身上的臭味!
尤其是看着那黑乎乎的角落里,你不知道置身所在都是什么颜色,上面有没有什么小动物……
还有特别令人沮丧的是:好不容易发现路边有卖吃的喝的,你火三急四地上前去,要满足下早就忍无可忍强行“遗忘”的肠胃之急,却发现办不到,人家只收现金。
因为通信公司网络中断。你的手机没法子支付!他也没法电子收款!
准确地说,这是洪涝影响到人们生活的第二天,也是刚刚开始阶段,一切就这么狼狈不堪!
在市区相当大的范围内,一些最简单的需求,比如喝杯热水,打个电话,吃口熟食,有个略微安全能忍受的一片歇脚处,都成了触不可及的奢望!
雨时断时续,大街上很多是和我一样内心惶惶的外地人。大家背负沉重,拖行李带包裹,茫然地向前走着。
——不是没有目标。比如找个宾馆,医院,能歇脚充电的地儿就行。天已经越来越黑,手机也随时会关机,总不能一直呆在大街上。
可是精疲力尽地一番奔波后,除了全身汗味更臭,体力更乏,饥渴更难耐,所有的目标都成了空!
所到之处大同小异!你想去寻求“借光”之地,而那儿的人却急切切地问你: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知道哪儿有水有电有卖吃的没?
因为走了太久,我几次试着再找一辆共享单车骑。骑进来的那辆车刚停下就被人骑走了。我也没在意。
然而这时才发现,这里的单车根本开不了锁。因为你的手机没网,城区也断网。
而那些带着行李包裹的,根本连骑车子想法都没有,只能这么拖着走着,一路水一路泥,一脸疲惫沉重,无可奈何!
很长一段时间后我的心里有点“毛”!
晚上还下雨不?如果再有积水街道被淹,我到哪儿才安全,该怎么度过这一夜?这种状况会持续多久?我能坚持几天?……最坏的状况,如果一直这么下去该怎么办?
双腿早就比罐了铅都沉重!真想一屁股坐下来,好好休息一下。
可是我心中很不安,更不敢。
天已经快黑了。雨又下起来,刷刷刷的。衣服背包都快湿透了。
我觉得当务之急,需要马上补充点东西给胃里。那地方太空太空,空的就剩下一层肚皮,几乎能轻易捅破!
而且眼瞅着手机电量不足,随时可能关机!如果手机彻底关机,哪怕找到了网络,找到了饭店,还是啥都抓瞎。
饥渴、饿、累,还有心慌!
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那么一种状态!
似乎你所有能做的——就是拼命忍着。因为你必须保持理智,不冲动,要保存体力继续向前走!
有个去陕西的十八岁大男孩,因洪涝滞留在郑州大街上,流浪了好几天。看到救援人员时不顾一切崩溃大哭!
这其实是很让人理解并感同身受!
所以在黑魆魆的雨夜里,一个正深一脚浅一脚彷徨在郑州街头的外地人,突然发现路边有一家酒店亮着灯光!
你可以径直走进去,里面有水喝有地方坐有空调——还可以上网充电。
这简直是一场是天大的惊喜!
而且进去后没有人赶你走。不论你是否开房,只要你想呆着,整夜整天都行!
这家酒店不大,店招也不起眼。旁边一溜牌面,个个比它更大更气派!如果在白天,你可能很容易忽略。
不多的客房早就爆满了。
酒店能提供的就是窄狹的一楼堂厅。厅堂内人头攒动,聚的人太多。想抬抬腿伸下臂,或者有了空地坐下时,都需要小心翼翼,见缝插针。
但大家依然难掩脸上的兴奋,即刻间便各自相安友好。
兴许就是因为这里灯火明亮,人们被吸引。门口三五成群,连续不断有人进出。哪怕是在夜里。
当晚我在这里呆了一夜,第二天又呆了大半天。直到22号下午买到了出发的第一列火车票才离开。
在酒店“避难”的人不仅有流落的外地人,更有不少四周居民。——除了晚上能有个躺着睡觉的地方,本地居民的境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一样的缺水断电,什么也干不了!
这不大的酒店大厅俨然成了临时聚居点。人们难得可以正常的有电照明,有水供应,有空调吹着!可以打开手机和家人朋友一直保持视频联络。
聚集的人们男男女女,有老有少。有的一看就是一家人。大门可以随时进来。只要你需要,自行找一处地儿。
好几对儿热心的年轻情侣,自己从家里带来巨大的充电插板,极大地方便了更多的人。
每一个充电板就成了一个小中心。上面密密麻麻,各式各样的充电器。
周围的人们坐着或站着,喝水充电吃东西,和家人联络,或者干脆趴着坐着睡觉。
酒店临时增添有木桌、板凳、条几、沙发等,随便你做啥……已经完完全全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难民”集聚点!
不知道是酒店做了要求,还是店员们自发如此,在那种状态下,这种不经意的大度,让身临其境的人感觉心里热热的。那种感激和喜悦实在难以言说!
我印象很深的是,晚上两点左右,一个上些年纪的妇女推门进来。
她的脸上流着水,不知道是雨还是汗,一身黑色的裙子显然湿透了,紧贴在身上,整个身子显得瘦削不堪弱不禁风。
身后却拖着一个很大的行李箱——箱子底部四个滑轮只剩了一个,另外三个脚都是断的!
不知道这是走了多远多久才到了这里?
看她的神情,除了怎么也掩盖不住的疲倦,一脸呆滞,似乎早已无悲无喜,没有任何表情。
进来后她试探性地先去吧台倒水。
吧台服务员热心地给她拿了杯子。
喝完水,确认可以呆着不走,她在墙角一处空地上直接坐下,靠着墙就睡着了。
那时夜已深,厅里基本满堂。多数人都和她一样坐在那儿睡觉。四周安宁而温馨。
对于那位沉睡着的妇女来说,那一刻的感觉应该是最安心最舒服的吧?
后来听说,洪涝期间郑州市内有很多救助点,都有类似的功能。免费住宿,免费用餐。
可是因为通讯失联,这种信息好多人并不知道。而且能够像这家酒店自备电源的也很少!
很多人,比如我,能够在奔波了六七个小时后,误打误撞地摸到这个地方,真的是幸运之极。
站到这家酒店放的角度,也许并没有刻意做些什么。但毫无疑问,她们已经毫无保留地做到了极限。
在大厅里都被“入住满员”的状态下,酒店房价一分没涨。房源根本供不应求。有来要住店的先登记,等到有空床位时再办理入住。
登记等待的人填满了两张A4纸。
酒店方依然按部就班,不涨价,不插队,不赶人退房,和正常入住一样认真对待!
这真的难能可贵!
无论是入住房间的客人,还是“入住”大厅的人们,还有白天里络绎不绝结伙成群,纯粹来蹭网蹭电的附近居民,对酒店的赞赏溢于言表。相处起来那种热烈自然,真的像一家人一样!
细微彰大义,患难显本真。
虽然过去了一个多月,我至今对当时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
9月4日出差郑州,我特意再次来到了这家店入住——郑州市大石桥汉庭酒店。
站在酒店门口,一股热热的温馨和亲切悄然而生。
我想:大概这就是患难与共般的触动吧!我很享受于这种感觉。
我想:那些和我一样曾经在这里落脚的所有人,同样会很享受这种感觉吧!
因为这里让人感受过很多,比如温暖、放松、归宿,还有更重要更可贵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