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要多少 https://m-mip.39.net/nk/mipso_4975799.html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物,他们往往能够统筹全局,提前预料到事件的发展方向,并作出合理推测,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计划。举例来说,东汉末年的著名谋士诸葛亮就是在熟悉天下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即三分天下之计。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刘备最终占据川蜀,建立了蜀汉政权。
不过,有远见者提出的计划和建议也并非总是能够得到采纳,和诸葛亮同样身处东汉末年的东吴大将全琮便是如此。众所周知,东吴名将吕蒙设计袭取了荆州、擒杀了关羽,其实全琮也曾向孙权提出过类似的想法,只是没被采纳。后来,全琮劝阻孙权出兵攻打夷洲、珠崖,结果再度遭到无视。正因为提出的正确建议都不被采用,极富远见的全琮如今已经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名声不显,令人惋惜。
全琮生于吴郡钱唐县,也就是今浙江杭州一带,他的父亲全柔于汉灵帝年间举孝廉入仕,后来逢董卓之乱弃官回乡,几经辗转后归附于了孙策。建安十四年(),孙权委任全柔为桂阳太守,当时桂阳粮食充足,而吴郡则严重缺粮。看到“商机”的全柔当即派全琮运送数千斛大米到缺粮严重的吴郡售卖,准备趁饥荒大赚一笔。
然而,全琮到达吴郡后却并没有遵照父亲的要求办事,而是将米全部免费分发给了百姓。当全琮乘着空船回到桂阳,并将自己的行为如实告知后,全柔勃然大怒,但此时全琮却跪拜在地解释道:“愚以所市非急,而士大夫方有倒县之患,故便振赡,不及启报。”
他的意思是说,相比于倒卖粮食赚钱一事,士大夫们的处境更加紧急——如果百姓长期得不到粮食,就会从饥民变成乱民,最后揭竿而起。为了安抚百姓、维护社会稳定,全琮自作主张地赈济灾民,虽然从短期来看导致了全柔血本无归,但从长远看却避免了叛乱、赢得了名声,全琮的远见由此便可以窥得一二。当时,中原不少人南下躲避战乱,全琮又倾尽家财救济灾民,由此远近知名。
没过多久,孙权封全琮为奋威校尉,给了他数千兵马以讨伐山越,全琮顺势自己募兵,很快得到了万余精兵,可见其名声之显。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军北伐,一路连战连捷、势如破竹,全琮见状立刻上书孙权,建议趁机攻打其后方。不过,此时孙权正好在与吕蒙等人秘密谋划此事,为了避免计划外泄,便没有理会全琮的奏表。
直到关羽兵败身死,孙权才在庆功宴上对全琮说出实情,并表彰他道:“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就这样,尽管建议未被采纳,后来的战事也没怎么参与,但全琮还是被封为了阳华亭侯。此后数年,全琮多次立下战功,不但爵位晋升为钱唐侯,官至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还迎娶了孙权的长女孙鲁班。
赤乌九年(),已经身居右大司马、左军师高位的全琮在得知孙权计划出兵夷洲、珠崖,也就是今天的台湾、海南后提出了反对意见。全琮认为,夷洲和珠崖地处偏远,且水土之中有着“毒气”,派遣士兵攻打一来容易感染疾病,二来无利可图,实属不明智之举。在我国古人的认知当中,南方的山林沼泽里密布着会导致疟疾、痢疾等疾病的瘴气,而根据现代科学理论研究,其应当是湿热地区动植物尸体腐烂后生成的。
总之,孙权没有听从全琮的劝告执意出兵,结果士兵果然感染瘴气,死亡者十之八九。深感后悔的孙权后来又与全琮提及此事,而全琮则表示:“当是时,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也就是说,当时大臣中凡是没有对出兵计划进行劝谏的,他都认为不够忠诚。
根据史书记载,全琮在受到孙权重用和宠信后累计受赏千金,其家族也飞黄腾达。即使如此,全琮待人接物仍然十分谦逊,从来没有因为受宠而展现出骄傲的姿态,可谓宠辱不惊。赤乌十二年(),全琮去世,其子侄们则因为不满权臣孙綝的残暴统治而选择投靠曹魏,最终都获得了官爵。
综上所述,如今没什么知名度的全琮在自己所处的年代无疑算是风云人物。他得到孙权的重用,成为了长公主驸马,身份地位在东吴已经处于顶级。然而,他最出众的远见却极少真正发挥作用——建议偷袭关羽、反对出兵夷洲,结果都没能得到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尽管功成名就,却也仍然可谓壮志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