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们人生的追求,展现着我们的精神,更决定着以后将要走的道路,人生追求不同,也就造就了我们的生活不同。
从古至今,读书人的目的大多都是学而优则仕,追求出人头地、享受荣华富贵,但仍然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学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在背后默默付出,创造奇迹。
王晓琮,现担任哈尔滨理工大学讲师,在学校一直都是“名人”般的存在。且不说王晓琮老师的教学有多好,单单是他的打扮都让人不由得佩服。
学生每次看到他,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打扮,虽说朴素,但干净利落。被洗得微微泛白的领口,裤子还有些许翘边,有时直接穿着拖鞋来上课。
让人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藤野先生》:“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藤野先生是一个在生活中不修边幅的人。”
在学生心里,王晓琮老师的存在就像是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的存在一样,影响一生。
在学期初,都会有老学生对新同学介绍王晓琮老师说:“王老师在哈理工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每次讲课都会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甚至每次上课前都会有同学专门逃课去上王晓琮老师的课,并不是有同学只是仅仅想目睹一下“大神”的尊荣,而是他的讲授数学的方式不仅能做到深入浅出,而且最能做到循循善诱,让同学们理解。
有同学回忆道:“之前大二的时候就上过王晓琮老师的课,上完之后就感觉自己天崩地裂,醍醐灌顶。”
王晓琮老师上课从来不带书,就算上《线性代数》的课也是直接将公式、知识点、解题方式“唰唰”的、地写在黑板上。
遇到需要算数的地方,同学们在拿出手机计算机的时候,王晓琮老师就能直接对数值做到精准的口算。
有学生问王晓琮老师:“老师您那么厉害,为什么不往更好处发展呢?”,王晓琮只是回一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02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都说大侠隐于世,那么王晓琮一定是隐于数学世界里的侠客,安贫乐道、崇尚自然。
王晓琮老师为人低调,从不与人攀比,如果不是深入去了解王晓琮老师,学生基本上都不会知道他年轻时的光辉事迹。
王晓琮作为黑龙江唯一一位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评委,多次带领老师学生参加国际数学竞赛,而王晓琮指导的学生几乎每年都能拿到“国际一等奖”。
其实这点美誉对王晓琮来说并不算什么,他的生平更是能让人瞠目结舌。
在十四岁那年时,家人与王晓琮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高考,放榜那天谁也想不到竟然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能够进入北京大学,一直都是莘莘学子的梦想,王晓琮进入北京大学的少年班之后,在校期间一直秉持校训,博学、审问,日夜兼程,不敢有一丝怠慢,唯恐对不起学校的培育之情。
在大学期间就曾在校报上发表文章说,自己最崇拜的人是蔡元培校长,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都深深地影响了自己。
王晓琮受到蔡元培校长的影响,就一直想要去当一名思想开放、博学多识的教师,直到大四那年,在面临就业和继续升学的选择时,王晓琮一直觉得自己所接受的教育不足以让他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王晓琮选择继续读书,进一步完备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十八岁时考入了浙江大学的数学系的研究生。
在浙江大学期间,王晓琮一直保持自己记日记的习惯,日记中写到:“看到太多比自己优秀的人,感觉到了自己的渺茫。唯有每日充盈自己才能弥补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从简单的一两句日记中就可以看出王晓琮心中对学问的追求,在研究生三年里,一直努力钻研,并与导师成立中国第一支国际数学建模科研小组。
在即将毕业之时,许多知名大学与公司都发来橄榄枝,他都一一回绝了,后来导师也希望他继续考取他的博士,继续学习。
再一次面临选择,当时的王晓琮刚刚过完21岁的生日,虽然自己年龄还尚小,但父母都已经年过半百,双鬓斑白。
念及父母与家乡,王晓琮坚定了自己最初的理想,投身于祖国伟大的教育事业。
王晓琮给导师在邮件中说道;“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学生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但家乡教育,百废待兴,学生还是想回到家乡陪在父母身边。”
导师虽说不舍,但也理解,对王晓琮的想法表示肯定。导师在王晓琮以后的教学事业和科研上都给予了不少帮助。
回到家乡的王晓琮,最初是在黑龙江一所重点高中任数学老师,带的每一届学生在高考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担任几年高中老师之后,看着自己有些学生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继续奉献母校,王晓琮心中欣慰之意油然而生。
在王晓琮三十岁时,哈尔滨理工大学聘请他当本科数学系的老师,王晓琮自己也渴望自己能再次回到实验室做科研做学问,便就接受了学校的邀请。
王晓琮不仅是做研究还是教书育人,从来都是精益求精,但听过他讲课的学生也都知道他在生活上常常不拘小节。
面对玩笑,王晓琮都是挠挠头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无妨无妨。”
虽说大学的教学工作比高中压力小了许多,工作量也没有高中多。但王晓琮则不然,尽管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但是他也从未荒废过时间,只要没课的时候就会泡在实验室做研究。
王晓琮经常熬夜,再加上身材本就瘦小,背也有些许坨,脸上的胡子往往也是一茬又一茬,头发有时也是蓬蓬的,加上一副黑框厚厚的眼镜,俨然不像是一位学者。
03甘于平淡、泯于众人
在哈尔滨理工大学,肯定免不了外出访学时,在交流会会场,会遇见许多对王晓琮久闻其名,并未见其人的一些其他专家学者,甚至不敢相信眼前的长相是“清洁工”的人竟是王晓琮。
有时也会有教授直接将他当成“清洁工”,直接让他清理垃圾。为此也闹出不少的闹剧,但他也不以为意,从来没有放在心上。
在交流会上,“清洁工”面对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甚至有时讲题时都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回味无穷。
能将人人害怕的数学的学生讲解出来,可见王晓琮的教学方法早已达到登峰造极之至。
王晓琮其貌不扬的外表下隐含着惊艳众人的学识,后来就直接给他起了个绰号“扫地僧”,就像是《天龙八部》里僧人,虽然行动迟缓,但武功盖世,用来比喻王晓琮再合适不过了。
至今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数学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