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银梅,想必许昌人都知道。撸串来一瓶,吃火锅来一瓶,它是许昌人的“快乐神仙水”。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深入了解身边的本土宝藏饮料银梅
我们现在来到了玻璃瓶银梅口乐生产车间,看到成群结队的玻璃瓶聚集在一起,在拆垛机上等待拆分。
哇,这么多空瓶子,密集恐惧症者可受不了。
什么是拆分呢?就是把成群的玻璃瓶整理成像等待阅兵的卫士那样,整齐地送到传送带。
这些排成一行的空玻璃瓶,通过传送带被运送到浸泡、除标、反洗、消毒一体洗瓶机内,进行清洗和消毒。
我的天啊,整个过程需要40分钟!
没想到空瓶子还有这待遇,华丽转身后,灰姑娘变成了公主,瓶子发出的光晃得我的眼睛睁不开啦。
经过40分钟的“桑拿”,被清洗、消毒干净的空瓶子,再次排成一行进入传送带,经过第二道检测——“空瓶灯检”。
几位工作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灯光下的空瓶子,发现残次品就会“揪出来”,直接销毁。
工作人员说,干的时间长了,盯着瓶子看几分钟都不会眨眼,哈哈哈,没想到练成了一个本领。
这条流水线好长啊!小编一路拍摄,感觉口干舌燥,但还没有看到让人垂涎三尺的银梅口乐。哎!坚持坚持!
下一个环节小编就看不到了,因为全自动二位一体灌装机在一个十万级净化间里操作,从灌装到封盖,都全封闭进行。
为了保证质量,质检人员每20分钟抽检一次产品质量。
出来了、出来了,虽然没有穿上外衣,但是10摄氏度恒温下灌装出来的银梅口乐,向我释放它的魔力!
凉爽!还有一股甜甜的味道!
那么,是不是封盖后就大功告成了?错!还得经过成品灯检,把灌装、封盖不合格的产品一一挑出来,当场销毁。
有趣的灵魂外,怎能没有华丽的外衣呢?贴标签、打上生产日期,再12瓶一组包装起来。
入库后,再分别输送到小伙伴的餐桌上。
忍不住了,让我先替你们到银梅海洋里畅游一番吧!
看完生产流程,小编针对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采访了银梅“大当家”,为你进一步解读银梅涨价背后的故事。
为什么叫银梅,不叫金梅?
银梅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发了银梅可乐,原料以金银花、乌梅、良姜、蜂蜜、丁香等为主。其名字就来源于配料里的金银花、乌梅。
其实,银梅可乐研发成功后,公司最初想叫“金梅”,不过觉得“金”这个字太重,怕品牌承受不住,于是就选择了低调的“银梅”。
玻璃瓶和塑料瓶的银梅口感有差别吗?
在相同条件下,其实没有差别,因为配方是一样的。
消费者感觉玻璃瓶的银梅口感更好,是因为在同等环境中,玻璃瓶的比塑料瓶的温度低6度,入口更冰爽。也就是说,口感的差异是由温度引起的。
为何玻璃瓶的银梅温度低?
这是因为,相对于塑料瓶,玻璃瓶的瓶壁更厚、颜色深,温度不太受外界影响。
为什么不生产小的玻璃瓶银梅?
银梅公司没有自己的玻璃瓶生产线,因此,生产小瓶装不太现实。
为什么涨价?
为了塑造形象,提高知名度,助力品牌发展,银梅公司定制了专属瓶子,有银梅标志,再不用雪花、青岛回收瓶了。
由于换专用瓶,需到省外企业定制,每瓶出厂价涨0.66元。以后,银梅也是有身份的可乐啦!新包装暂定7月15日闪亮登场,先来一睹为快!
(高端大气上档次,期待银梅走上国际舞台)
为何不开拓外地市场?
企业的本性是追求利润。
银梅公司也在积极开拓外地市场,但受到物流和运输成本等制约,外地市场的利润空间会下降,市场很难做。
目前,玻璃瓶的银梅在许昌已供不应求。
来自许昌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