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nb.ifeng.com/a/20190625/7562202_0.shtml#王近山率领部队解放襄樊的时候,俘获了大量国民党将官,但其中的一个人引起了西柏坡的高度重视,他就是中将绥靖区司令官康泽。中央在得知康泽被俘获后,马上急电中野名将王近山,要求他不能私自枪毙这位俘虏,立刻派人将其押送到西柏坡。
“速将康泽送往华北,并派遣可靠武装力量,加镣铐押送!”
解放襄樊的时间已经是年7月17日,此时已经进入解放战争的后期了,国民党的颓势成为了不可逆转的事实。所以,在作战中俘获一名敌军的中将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更何况康泽在老蒋麾下的指挥官中并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战绩。
那么,为何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国军中将,会引起西柏坡的高度重视呢?其实,康泽的身份非常不一般,国军中将只是他众多头衔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康泽在国民党内部的资历和地位都很高,他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游离在“军统”和“中统”之外的特务头子。
康泽被送往西柏坡之后又遭遇了什么,他的后半生将如何度过呢?本期内容,将为您讲述国民党特务头子康泽被俘后,与众多战俘截然不同的别样人生。
低调的指挥官
在战场上的康泽是十分“低调”的,他确实不太擅长打打杀杀的事情,因为这本就不是自己的老本行。所以,康泽打仗的时候一直都没有什么成绩,与他一起指挥作战的其他国军将领都很看不起他。除了不着调的作战指挥能力这一点外,康泽受到这群武夫排挤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个人是一个很会玩弄手段的“党棍”。
即便是后来被一起关到了功德林接受改造,多名其他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对康泽的态度也十分恶劣。当然,这与康泽本人的上位历史有着很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玩弄权术、不择手段的人。
笔者先为大家简单地总结一下康泽的个人履历,各位就知道他为何会如此不受待见了。
康泽出身于年,他的籍贯是四川安岳,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是蒋介石的嫡系官员。但这个人在军事上的才能非常一般,所以即便是出身黄埔军校,他也没办法像王耀武、方先觉这样的悍将一样始终领兵作战。按照一般的逻辑,既然没有领兵打仗的能力,康泽这个人应当不受蒋介石的重视。
但结果恰恰相反,蒋介石对康泽很是器重,因为康泽有一项十分特殊的本领——搞结社运动。
著名的“中华复兴社”的创始人中就有康泽,这个社团的名字也是他取的。而另外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社团“三民主义青年团”,也是康泽与陈立夫、刘健群一起发起筹建的,这个社团的名字也是在康泽的建议下取的。可以讲,康泽这个人在搞权术、搞组织方面很有一套,所以蒋介石爱他爱得不行。
但实际上,康泽并不是一开始就精通这些技能的,他的“老师”是臭名昭著的汪精卫。
康泽15岁的时候在安岳县城读书,直到22岁中学毕业以后投身黄埔,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弱国民众的悲哀。少年时期的康泽也很是有一番大志向的,他当时以中山先生为自己的偶像,在族人的帮助下顺利地进入黄埔三期学习。但在进入黄埔一段时间以后,康泽就对汪精卫很是着迷,他开始全方位地模仿学习。
从说话的动作、神态、辞令,到走路的姿势、徐急、步伐,乃至是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康泽都不遗余力地向汪精卫学习。康泽这个人的学习能力很强,记忆力也很好,他几乎成为了汪精卫的翻版。尤其是在演讲方面,康泽深得汪精卫的神髓,功力可谓是十分深厚。
“在任何场合面对任何人,康泽讲话从来都不带稿子,说话还是演讲都有条不紊、简练严密。”
康泽此时的革命理想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实事求是地来讲,他的的确确是一个用功的人。正是这份用功,使得康泽受到了蒋介石的重视,由一个乡下来的穷小子平步青云。康泽几乎不与同学们娱乐,他总是待在教室或者图书馆学习,就连节假日也是如此。有一天周日,校长蒋介石来到教室视察,就发现了埋头写着什么的康泽。他走过去一看,却发现这名学生在默写自己训话时的内容,几乎一字不漏。
“你叫什么名字?”蒋介石翻了翻康泽的笔记本,饶有兴趣地问道。
“他叫康泽。”陪同校长视察的教官连忙回答道,康泽本人只是站在一旁默不作声。
蒋介石听完后点了点头,什么都没说就离开了。但“康泽”这个名字算是被他记下了,“好学生”的形象也在其脑海中挥之不去。当然,关于这段轶事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人就讲康泽是故意装好学生,他其实是个很有心机的人。但不管怎么样,康泽与蒋介石的这次“偶遇”,奠定了他平步青云的基础。
黄埔三期毕业以后,完全没有什么家世背景的康泽,竟然被蒋介石推荐到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深造。这件事情使得康泽在众多的同学中一下子就脱颖而出,但他的过往经历也使得很多人不齿。但现实就是这样,最被人鄙视的那一个同学,往往成了大家的顶头上司。康泽在莫斯科利用自己留学生的身份,大搞派系以获取自己回国以后的政治资本,他的这一招很是厉害。
年回国后的康泽就担任了北伐军总司令侍从参谋,不久后又成为了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这一年的康泽才25岁而已。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康泽,在打仗方面很是不行,于是他将精力放到了自己擅长的宣传上面。在“反共宣传”中,康泽的宣传能力和才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蒋介石由此开始重用这个黄埔的“好学生”。
“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仿照苏联的“格柏乌”(政治保卫局)搞出了“复兴社”,康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长蒋介石在“复兴社”成立一个月以后,提出了那句臭名昭著的口号,开始了残酷的反革命压迫行动。
“攘外必先安内,安内必先剿匪。”
正是这样的一句纲领,让无数的共产党人倒在了罪恶的屠刀下。这些满怀革命热情的仁人志士,原本应当将自己的热血洒在战场上,却只能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反革命行动带来的严重内耗,使得日寇在我国的侵华行动愈演愈烈,险些酿成不可逆转的后果。这笔账,蒋介石要承担主要责任,但康泽等人也有逃脱不了的干系。
左右逢源的康泽除了组织“复兴社”之外,他还有更为罪恶的一面,那就是成为游离在“军统”和“中统”之外的特务头子。
罪恶的特务头子
“复兴社”是蒋介石特务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支,但其中又分化为了三个派系——“政训系统”、“特务处系统”和“别动队系统”。其中,贺衷寒负责的是“政训系统”、戴笠负责的是“特务处系统”,而“别动队”的头目就是康泽。
陈立夫组织的最早用来调查党员情况的“党务调查处”,在逐渐转向特务职能后于年由蒋介石同意成立“中统”,它直接对陈立夫和陈果夫负责。同年8月,戴笠的“力行社特务处”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合并,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成立了“军统”,戴笠担任军统局的局长。
但在“中统”和“军统”成立之前,康泽的“别动队”可以说是老蒋最为核心的特务机构。“别动队”中的任何成员,都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特务证”,它相当于“尚方宝剑”。只要出示“特务证”,“别动队”的队员就有权力调动一切的车辆和武装部队,同时对一切娱乐场所拥有主导权。甚至,他们能够直接过问县长以及其级别以下的干部的工作,代替其行使相关的职责。
而作为“别动队”头目的康泽,毫无疑问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他只需要对蒋介石一个人负责。即便是蒋介石嫡系的党政机关,也要接受“别动队”的监视,康泽无论到哪里都享受着元首一般的待遇。而他手下的特务们更是如此,嚣张跋扈、肆意妄为,经常性地干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
“批准、照准、照发、照办。”
这是蒋介石在批阅康泽上报的方案和文件时,所使用到的全部词汇,由此可见这位“好学生”此时在校长心中的地位有多高了。当然,康泽为了报答校长的这份恩情,他的工作也是格外地卖力。但康泽的成绩,是用无数的共产党人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与我党我军有着不可抹灭的血海深仇。这也是为什么,康泽后来被俘虏后,西柏坡要急电王近山不许私自枪毙他的原因了。
康泽的“别动队”全名为“南昌行营别动总队”,它的主要成员都来自“中央军校驻赣暑期研究班”的学员。其实各位读者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别动队”是专门针对中央苏区的革命根据地的,它的任务就是要配合蒋介石的作战部队残害革命同志、宣传反动思想。蒋介石对这支队伍寄予厚望,他花了很大的血本在里面。
“别动队”下面设了三个大队,每个大队下面又有三个中队,每个中队下面有三个分队,每个分队下面有三个区队。蒋介石和康泽希望通过这样严密的组织网,将他们的计划一步一步地落实到位。每个区队的限定队员数量是17人,由此整个“别动队”的队员超过了0人,他们全部都配备了最为精良的武器装备,而且活动经费十分充足——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别动队”的建制虽然只比团级略高一点,但它的实际权力是很大的,上文中已经讲过了。所以,康泽带领着这支特务机构到处横行,他做下了许多的恶事。每当蒋军占领了一处苏区,“别动队”的就会派成员入驻,他们采取多种方式对这些沦陷区进行“清洗”。
“清查户口、编组保甲、训练壮丁。”
所以,沦陷区的红军战士、红军家属、游击队员以及农村干部,都很难逃脱“别动队”的魔掌。很多没有及时脱身的先辈们,在康泽这样一番“天罗地网式”的搜查下,非常不幸地牺牲了。但康泽的罪恶之处还不止如此,他充分地利用了自己勤学苦练的宣传技能,在路线去大肆地给民众灌输反革命思想,红军先前的努力只能付诸东流。
从年到年,“别动队”与我方的游击队员激战多次,大批的革命战士被杀害。此外,还有许多无辜的群众因为不接受他们的“改造”,遭到了惨无人道的虐待甚至是虐杀。罄竹难书的康泽,年又与陈立夫、陈诚等人共同成为了“三青团”中的干事,并且在日后逐渐掌握大权,时间长达7年之久。
所谓的“三青团”,就是争取思想还不成熟的青年人,进入到反革命的队伍中去。这样的工作是康泽十分擅长的,他很懂得汪精卫煽动情绪的那一套,经常性地通过演讲的方式混淆视听。很多没有辨识能力的青年,由此而误入歧途,成为了反革命队伍中的一员。不过,康泽的特务生涯随着小蒋的到来,就彻彻底底地结束了。
康泽稳坐“三青团”的组织处处长之位7年后,老蒋有意暗示他将位子让出来,小蒋需要历练历练。但康泽这次没有看准方向,他以为自己在校长心中的地位能超过小蒋,结果被派到国外“考察”去了。等到康泽回到国内,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他在年11月被任命为“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管理着三个专区和十几个县。
蒋校长也知道康泽不是打仗的材料,所以一开始让他去新闻部工作。但康泽偏偏与局长邓文仪不对付,两个人的关系越闹越僵。蒋介石对康泽还是比较爱护的,特意挑选了“第十五绥靖区”这样一个“大后方”给他。康泽心里也知道这是校长的好意,高高兴兴地就去赴任了,他彻底地过上了土皇帝的生活。
只是,康泽的帝王生活还没有持续几天,他就成为了中原野战军的俘虏。在得知康泽被俘之后,南京方面一片哗然,他们都料定康泽必死无疑,甚至还提前公布了他的死讯。
积极改造的后半生
中原野战军解放襄樊后,康泽成为了俘虏,这件事情引发了国共两党的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