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六旬老汉因为儿子没有进入*队选拔的入选名单,亲自来到了部队,并拿出一本语文书,随手一翻便打开了已经被抚出褶皱的那一页,情绪激动的说:这上面的烈士名单里有我的名字。
在场所有人都惊讶了,这位老先生到底是谁?既然都在烈士名单里了,怎么还能好好地站在这?难不成还有复活一说?
部队的工作人员听完这位千里迢迢赶到此处的老先生说完自己的故事以后十分惊讶,立即带着老先生向上级领导汇报请示。
经过认证,这位老先生并没有说谎,他所说的都是事实,那份烈士名单里的确有他的名字。在场所有人在惊讶之余,陷入了沉默之中。到底是怎样的故事能让部队的人为之感叹?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位老先生出现在烈士名单里?
儿子当兵被刷,急坏老父亲
这位老人名叫李玉安,他之所以会亲自赶赴部队,是因为自己的家事。年,黑龙江省巴彦县已年过六旬的李玉安愁眉不展,时不时地叹着气,而身旁的小儿子也是垂头丧气,好像丢掉了志气一般。
原来,这已经是李玉安的小儿子第五次从参*名单上落选了,年年参加考试,却年年落榜,李玉安和小儿子一时间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队编制改革,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名额每年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每年都会有一部分人无法登上入选名单,其中李玉安的小儿子就是其中之一。次年二月,李玉安决定去自己曾经住过的部队与工作人员咨询一番,看看自己的小儿子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当上兵。
经过了几天的车程,六旬老汉李玉安终于从黑龙江巴彦县抵达河北保定,跟随着从前的记忆找到了曾经的老地方,第三十八*团驻地。李玉安走到*队门口,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往日的场景和如今的变化一同浮现在李玉安的脑海中。李玉安情绪有些激动,门卫工作人员立即将他带到了接待室。
来到接待室以后,李玉安眼含热泪地握住了接待他的干事,并且表示终于见到他们了。然而李渊和接待他的干事互相不认识,在场的人都打起了问号,李玉安连忙做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并且从身后的背包里拿出了残疾证明以及一个有些破旧的小学语文课本。
李玉安熟练地将语文课本翻到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章,李玉安说,这篇文章里有他的名字。接待的干事半信半疑地拿起那本语文书,定睛一看,果真有李玉安这三个字。大家惊讶地看着李玉安,觉得这一切似乎难以置信。李玉安解释说,他是当年抗美援朝 第38*团的副班长,他们参加了那场著名而惨烈的松骨峰之战。
不为人知的烈士
接待李玉安的干事立即将此事向上级汇报,经过调查,李玉安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站在大家眼前的就是那个名字被记录在语文课本的里的烈士。至于为何李玉安的名字在烈士纪念碑上,却还好好地站在这里,就要从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说起了。
李玉安在22岁时就参加了*队,并成为了一名*员。本来新中国成立后他可以选择复员,回到老家过安慰日子,可是碍于当时的环境,李玉安觉得他还是应该选择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于是李玉安就跟随 部队, ,再次远赴战场。
让李玉安一生难忘的自然是那场松骨峰之战,美*来袭时,李玉安所在的连队丝毫没有准备,死伤无数。在敌人的炮火和战斗机的攻击之下,我方伤亡惨重,李玉安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心里十分悲痛。然而敌人的炮火越来越猛烈,李玉安鼓起勇气,拼死一站,将仅有的弹药向对方扔去。
弹药消失殆尽,李玉安和仅存的几个战友便用刀、石头,甚至是牙齿与敌人争个你死我活。李玉安忽然感觉胸口发热,他一摸,原来是流血了。李玉安还没等反应过来,便倒在了地上。也正因为如此,李玉安才被当成了烈士。
尘封的往事
但实际上,李玉安在昏厥一阵之后,竟然奇迹般地苏醒了,他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向山峰下面爬去,在踉跄爬行的过程中,李玉安看见了一个又一个被炸死的队友遗体,那一幕是他这辈子都无法释怀的景象。李玉安渐渐没有了力气,他以为自己将会葬在这片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幸运的是,恰巧一个朝鲜人民*的司号员路过此地,将李医院。李玉安因伤势过重又被送回国内救治,他苏醒以后想要再次赶赴朝鲜为队友报仇,但因身体原因还是被拒绝了。于是李玉安带着遗憾,领下了一本残疾证,在黑龙江做了一名粮库工人。这一做,就是40年时间,再也没有人知道那位烈士还活着。
这些年,李玉安可谓是隐姓埋名,谦虚低调。他虽然是一个普通工人,可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只要周围有触犯底线的事情,李玉安都会用正义和敬业的精神去阻止,他的德行令周围人佩服。
老部队听说了李玉安的事迹之后,将李玉安的儿子李广忠作为特殊的烈士家属并批准他参*入伍,李玉安终于实现了让儿子继承他志向、保卫国家的梦想。这就是李玉安的故事,这段往事被揭开以后,很多媒体都对李玉安进行了采访,此事让人们重温那段历史,再次对那些像李玉安一样的英雄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