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就别送花了,给我送话筒吧。我希望我身边摆满了话筒。”
这是著名主持人李咏在他的自传中,为自己提前书写好的临终遗言。
作为推出、参与制作《非常6+1》、《幸运52》、《我知女人心》等爆火节目的一份子,
这段话将他对自己所站的舞台的热忱与坚守表露无疑。
他的节目,贯穿了两代人的时光。
他诙谐幽默、富有个人特色的主持风格为人津津乐道。
只是这样一位优秀的主持人,却在几年前突然离开了我们,葬身在大洋彼岸。
回味他曾写下的这些话,现实中的结局却引人唏嘘。
李咏没有如愿收获话筒包围,甚至最后选择沉睡在大洋彼岸,静静地陪伴着妻子哈文,和爱女法图麦。
01
年,李咏出生在*乌鲁木齐,父亲是铁路局的*委秘书,母亲是一位人民教师。
因为小时候不能连贯的说出一句话,六岁之前连句“奶奶”都叫不出口,所以愁坏了父母。
这也导致到了中学他也依旧沉默寡言,跟谁都说不上话。
偶然间,李咏发现唱歌似乎能矫正自己的口吃,便开始下功夫练习,
每天早晨六点就跑到一片树林里做各种气息练习,立志要考上海音乐学院。
其实本来以他的条件可以选择走男高音的路,但是因为没有经过指导就独自练习,
曾经导致完全失声过一段时间、声带受损,只能放弃。
不过这并没有将李咏击垮,他转而开始学习播音主持。
经过不懈努力和天赋的加成,年,19岁的李咏顺利进入北京广播学院,迈出了他精彩人生的坚实的一步。
年,李咏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对外部实习,恰巧央视发布通知:面向各大对口院校正式招收播音员,
李咏以拔尖的成绩成为了北京广播学校首推报考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的人选。
十几分钟的考试,他便让央视全体员工记住了他的名字。
当时主持考试的是时任台长、副台长,央视全体员工通过闭路电视观看考场直播。
台长问他奥数题:“三只鸡三天下三个蛋,九只鸡九天下几个蛋?”
李咏不仅没答上来,还反其道而行之:“我又不是养鸡的,我哪能知道?”
下不来台的台长又给他出了道国际时事题,
李咏还是没答上来:“考官您知道吗?跟我说说呗。”
让人出人意料的是,最终的结果却是,李咏赢得了中央电视台唯一的一个播音员名额。
因为在新闻试读时,三百字的急稿,三十秒的准备时间,从头到尾中间错误不能出两次,这种很多老播音员都完成不了的试题,李咏却和玩儿似的。
央视领导经过综合考评,认为李咏专业水平过硬,临场应变能力强,于是给了他这个机会。
李咏在央视早期并不受领导们的喜欢,他在当时的主持人中算是“半吊子”风格。
潇洒凌乱的长发,富有个性的主持语言,张扬的肢体动作,仿佛与央视这个板板正正的环境不相容恰。
一副“坏学生”的做派,这个样子怎么能代表央视的形象嘛!
虽然他的“扔手卡”招牌动作,和充满力量的口号“砸拳”几乎刻进了几代观众们的记忆中,
但是在当初的央视领导圈子里,这只是不合时宜的“旁门左道”。
甚至连李咏自己都打趣自己“从来没有在台上站直过”。
“砸拳”这个动作是史无前例的,虽然很多人认为它不太合规,导演组对此也有疑虑,
但是李咏坚持这样做,因为这样可以调节节目中的气氛和节奏。
曾经著名的年春晚“黑色三分钟”事件,也是他随性不羁的表现。
当年由于赵本山的小品《策划》超时,春晚导演组不得不调整节目播出顺序,导致零点前空下了三分钟,需要主持人来填补。
外加张泽群背错对联,让其他五位主持人压力剧增。
也许是为缓和气氛,李咏突然不按套路出牌,临时玩起了台词改编,
他放慢语速,用随性的口吻在春晚舞台上和主持人们聊了起来。
“即将送走丙戌迎来丁亥了哈,在新的一年里呢,我们六位主持人呢,也要祝现场的,还有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尤其是今年啊,生下宝宝的妈妈同志们……”
一段话让事先准备好的其他主持人猝不及防,打乱了原本的计划。
李咏话还没说完,一旁的*赶忙打断:“亲爱的观众朋友们,零点的钟声就要敲响了,一个崭新的春天即将到来!”
随后几个主持人一番“口”忙脚乱,终于按计划进入了倒计时。
看看,这样的操作,不知道观众有没有被秀到,同事和领导已经被秀的体无完肤了。
只不过也正是这样独具一格的风格,给李咏带来了与其他主持人不一样的成功。
他的许多主持方式也成为后来新兴主持人借鉴模仿的对象。
曾经著名的“砸金蛋”环节,现在几乎成了抽奖过程的标配,甚至催生了造金蛋的产业。
02
年,李咏选择离开工作几十年的央视,转身成为了中国传媒大学的老师,在一些新节目中担任主持人。
当时这一变动引来很多人的不解和误会。
有人认为他过气了,属于他的综艺时代结束了;有人认为他功成身退;甚至还有人谣传他吸*,说得有鼻子有眼。
也有人打趣道,李咏离开央视,是因为哈文的职位高出了自己,为了维护自己在老婆前的面子才做此决定。
如此种种。
李咏自己也在很多采访中回应过这件事。
他觉得自己这种随性的性格很早就不适合央视这样的环境了。
离职并不是年的一时冲动,而是“早有预谋”。
只是领导们的好言相劝、义正言辞,加上自己本就还在犹豫,直到年才做出这个决定。
其实,李咏对舞台的那份执着和热爱,从他年的自传中就已经可见一斑。
他在书中写到自己未来的遗言,希望大家在葬礼上,在自己身边摆满话筒,和这陪伴自己一辈子的伙伴一起离开。
这样的李咏,怎么会有一天完全告别这个舞台呢?
他虽然离开了央视,但仍然活跃在其他舞台上。
《我知女人心》、《中国面孔》、《全是你的》、《偶像就该酱婶》,
一批批节目让李咏又成了荧幕上的大忙人,以至于学校任教的课都排不上号。
学生只能通过看电视来学习李咏的课程,不知道别人家的孩子听了是什么滋味。
舞台上的张扬给他带来闪耀和名气,舞台下的李咏却显得十分低调。
他和哈文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不爱与人交际。
他不愿被束缚,一切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像他主持节目一样,高兴地去“玩”一趟综艺。
曾经的搭档鲁豫回忆起与李咏共事时的细节,也提到了他在工作上的随性与淡定,从某个角度讲这也是一种专业的表现。
一把扇子,摇晃摇晃着就去了节目前的准备会议,台本也是全靠临场发挥,他的搭档都不太晓得他会讲出什么话来。
对生活随性,对工作随性,唯独对自己的感情不会随性。
哈文在一本书的后记里写道,当初为了说服不支持他们恋爱的家人,李咏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硬是排解了家人的担忧;
为了给哈文过回族生日,专门跑到学校外面的清真面馆买回一份长寿面;
为了让哈文用上当时流行的床上小书桌,李咏自己做木工,最后给哈文做得比别人的都精致。
给哈文写信时,他自己制作信封。
他对与哈文有关的事情一直十分上心。
在最初与哈文相识的时候,李咏还是大学同学眼中“背着画夹”的怪人。
李咏对这个女生一见钟情,像很多男生追求心爱的女生一样,对哈文展开了浩浩荡荡的爱情攻势。
在这样的攻势下,哈文对李咏有了初步的认识,可这并没有让她彻底接受李咏。
那时的哈文根本没想过在大学谈恋爱,对李咏也只是视为朋友一样对待。
她更想利用大学时光,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
李咏对哈文第一次表白失败了,便继续找机会与哈文相处,对哈文“死缠烂打”。
最后一次表白时,李咏干脆抓起路边的野花问哈文:“你要是同意,就收下这束花。”
哈文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手中的花,伸手接了下来。
婚后的李咏与哈文过着幸福的生活,用哈文朋友的话说:要讨论婚姻问题,千万不能拿我俩当例子,我们那不能算是生活,那叫童话。
在有了自己的“小天使”后,李咏孩子气的性格算是找到了绝配搭档。
他陪着女儿玩闹,给女儿充当业余美术老师,有时还借着女儿的名义捉弄一下哈文。
可这样辛福美满的家庭,却在一瞬间被击了个粉碎。
03
年,李咏的身体健康突然急转直下,有一天在化妆间里晕倒呕吐,医院。
最终李咏被确诊喉癌。
这让顺风顺水的一家人猝不及防,不知如何是好。
彼时,女儿法图麦正在国外读书,父亲的患病让远隔的一家人犯了难。
李咏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病情而折腾女儿来回奔波,于是,他选择了去国外接受治疗。
然而,最初这一切并没有让外界知晓,甚至连自己的父母也没有告知,只是告诉他们自己将要出国陪女儿一段时间。
观众眼中看到的,是名利双收的李咏突然离开了荧幕,消失了一段时间。
以及坊间的吸*说、包养说等子虚乌有。
直到有一天被网友拍到在国外的李咏一家在外逛街,又让他背上了有钱后移民、崇洋媚外的骂名。
这一切只有李咏一家人默默承担着。
虽然国外医疗水平先进,李咏也积极配合,无奈病情恶化,在与治疗十七个月后,李咏还是离开了人世。
直到李咏去世后,哈文才将真相告诉公公婆婆,二老得知这噩耗,悲痛不已。
哈文也对外宣布了这一结果,让对李咏出国不明所以的大众倍感震惊。
原来自己一直误会了李咏一家人,这样一个备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就这样猝然离世。
按照李咏的意愿,他的遗体留在了国外,这是为了也不愿因此麻烦别人,也能离在国外上学的女儿近一些。
由于签证问题,李咏的父母没能亲眼见儿子最后一面,只有匆忙赶到的姐姐姐夫参加了李咏的葬礼,使得倍显冷清。
没有他设想好的话筒,甚至连一些好友都没能出现在葬礼上,其实对李咏最意外的,或许应该是在正当享受生活时,就英年早逝。
李咏离世后,哈文极力安慰着公公婆婆,承诺自己会一直照顾他们。
虽然哈文在年已经定居国外,但是只要回到国内,无论再怎么忙,她一定会去*看望自己的公公婆婆,对他们关心照顾。
李咏的女儿法图麦也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哥伦比亚大学,也算是让失去李咏的一家人心有慰藉。
如今,哈文和女儿留在了国外,陪伴着李咏,而李咏也在天上一直陪伴着她们。
哈文与李咏的感情,也没有因为李咏的离去而淡去。
当初李咏去世后,哈文一句“永失我爱”,道出了两人的深厚感情。
而大众对李咏的误解,对李咏一家人的误解,也随着李咏的逝去而逐渐消散。
人们更多记住的,是李咏和哈文之间的坚贞、动人的爱情,和李咏对女儿无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