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快速的生活节奏,人们难以接受生活中的一些变化;
比如遭遇打击、害怕失业、过度内耗,造成很多人都越活越焦虑。
心理学教授爱德华·齐格勒有一句话讲的好:
“大多数的忧郁沮丧都是由错误的思想方法造成的。”
所以,错误的思维,是对一个人的情绪状态有着巨大的影响。
学会以下这3件事,能帮你找到正确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远离抑郁,做一个快乐的人吧,因为惟有活的自在舒坦,才能抵过这漫长的岁月。
允许发生,要接受现状一位网友阿楠因丈夫的离世,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阿楠不仅要独自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还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然而,更让她感到心寒的是,丈夫的家人对她和孩子的困境视而不见,从未给予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在孤独和无助的日子里,她心中充满了怨恨和痛苦。
她回忆道: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生活在自怨自艾中,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这种消极的情绪也影响到了孩子,他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可爱。”
为了孩子的未来,她要做出改变。
每当情绪涌上心头时,她选择用写日记的方式舒缓负情绪,排解负能量。
阿楠渐渐明白,人要学会接受现状,允许事情的发生。
自己无法控制别人如何对自己,所以与其依赖他人,不如依靠自己。
于是,她开始振作起来,整理自己蓬头垢面的形象,逐一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她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足以为家庭减轻一些经济压力。
在周末,她会带着孩子去户外玩耍,享受阳光和大自然的恩赐。
她学会了接纳别人的冷漠和忽视,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让自己从怨恨和痛苦中解脱出来。
漫画家朱德庸说过:
“接受不能改变的是聪明,改变不能接受的是豁达。”
要认识到生活中,有些事情是超出自己所控制范围,无法改变的。
接受事实,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因为对此抗拒,只会增加自己的痛苦。
学会接受那些不可改变的事情,才能安抚好自己的内心,转而专注于那些可以掌控的事情。
改变不能接受的,需要一个人的主动性。
当面对无法接受的事物时,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改变它们,使之变得可以接受。
这并不是改变事物的本身,可是改变对它的看法,当觉得这些事物,并没有如此的了不起时,就能放下心中的怨恨,变成豁达的人。
拒绝过劳,别自我压榨很认同作家梭罗的一句话:
“内心的平静比外在的富有更重要。”
如今浮躁的社会,大多数人对于外在的物质而趋之若鹜,却忽视了自己内在的状态。
这是一个不健康的社会现象,为了追求财富,却失去更宝贵的身体。
曾经看过一个抑郁症的病例,主人公就是因为过度劳累,每天禅精竭虑下,患上了抑郁症。
案例中的张先生和妻子都是职场上的佼佼者,两人都拥有令人羡慕的高等教育背景。
然而,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张先生逐渐陷入了过度劳累和自我压榨的困境。
起初,张先生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感到力不从心,焦虑不安。
他担心自己无法为家人提供幸福的生活,于是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但收效甚微。
慢慢地,张先生的注意力变得不集中,记忆力也开始下降,上午常常感到头脑不清醒。
为了提神,他不得不依赖咖啡、提神饮料等食品来保持精力。
这样的生活方式持续了一年多,张先生的状态逐渐恶化。
他在工作中频繁犯错,虽然从未出现大纰漏,但小错不断,让领导对他的能力产生了质疑。
在一次管理岗位竞聘中,张先生落选了,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与此同时,张先生的父亲生病住院,家庭的压力让他更加自责和不安。
张先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法照顾好家人和孩子。这种负面情绪不断累积,最终压垮了张先生的心理防线。
张先生变得郁郁寡欢,无法集中精力工作,记忆力严重受损。
他常常忘记手机、钥匙等日常用品,晚上,他无法入眠,早上早早醒来,感到疲惫不堪,闷闷不乐。
他对家人和孩子充满愧疚感,甚至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
对张先生的变化,妻子察觉到了他的不对劲,于是带他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从中可以看到,过劳和自我压榨,并不能给一个人带来幸福的生活。
相反只会拖垮自己的精神世界,相较于外在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一个人内心的安宁更为重要。
内心松弛,注意力向外网友李涛,曾分享过自己抑郁的故事。
李涛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每天繁重的工作,和同事之间的相处,都令到他苦恼,有一段时间总是觉得心情低落。
他每天下班回家后,李涛总是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反复咀嚼自己的情绪,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有一天,李涛下班后,回家途中遇到了他的邻居王阿姨
王阿姨是一个乐观的老人,总是面带微笑,常常和邻居们打成一片。
看到李涛一脸愁容,王阿姨主动走上前问候他。
王阿姨问道:“最近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呀?”
李涛叹了口气,说自己总是感到不快乐,不知道该怎么办。
王阿姨听后,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安慰,而是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说:
“你看阿姨,每天空了就去公园里散步,欣赏美丽的风景;
或是和小区里的邻居们聊聊天,根本没时间注意到自己是不是快乐,但你说我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呢?”
李涛回想到王阿姨平时的状态,总是满足又快乐的样子,她的这番话,一言惊醒了李涛。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不快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总是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