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调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高考模考作文舍己助人狄仁杰VS见贤思齐蔺
TUhjnbcbe - 2024/8/7 22:54:00

(以下内容来源“新课大语文”,作者:新课标语文课题组:董金定)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朝一代明相狄仁杰,早年在并州都督府担任法曹时,有一次,与狄仁杰同任法曹的郑崇质奉命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出差办事,但郑崇质的母亲此时正在生病,狄仁杰很为他担忧,便主动向上司——长史蔺仁基说明原因,请求代郑崇质前往。

蔺仁基了解了情况后,不仅答应了狄仁杰,而且深为感动,因为那时,蔺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之间正闹别扭,常常意见不一。蔺仁基主动找到李孝廉说:“狄仁杰与郑崇质都是法曹,却能主动将困难揽给自己,对别人给予体贴照顾,对照狄仁杰的高尚品行,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从此,两个人又和好如初,并且对狄仁杰给予非常高的评价:“狄公之贤,北斗之南,一人而已!”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狄仁杰、蔺仁基二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河南洛阳高三期中考试。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主要设置了两个情境。

第一个:唐朝明相狄仁杰早年在并州都督府担任法曹时,知道与他同任法曹的郑崇质奉命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出差办事,可其母此时正在生病。狄仁杰很为他担忧,便主动向上司蔺仁基说明原因,请求代郑崇质前往。考生要从这一情境出发联想思考:狄仁杰在这件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第二个:蔺仁基了解了情况后,不仅答应了狄仁杰,而且深为感动。因为那时蔺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之间正闹别扭,常常意见不一。蔺仁基主动找到李孝廉说:“狄仁杰与郑崇质都是法曹,却能主动将困难揽给自己,对别人给予体贴照顾,对照狄仁杰的高尚品行,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从此,两个人又和好如初,并且对狄仁杰给予非常高的评价。考生要从这一情境出发联想思考:蔺仁基在这件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同时,考生要学会综合分析材料,学会比较和评价,因为材料中的两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人品贵重,各有千秋,彼此成就,交叉勾连,所以考生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位,就要有比较权衡,要从材料中找依据,做到分析有据,感悟有依,科学合理,符合大众认知。

2.典型任务的限制。“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限定了发言的场景,也限定了发言者的身份和听众的身份;“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限定发言的内容,要围绕狄仁杰和蔺仁基的所言所行展开联想和思考;“狄仁杰、蔺仁基二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限定了发言时务必要在对二人所言所行深刻思考和分析后,比较权衡;“写一篇发言稿”,则限定了文章体式。

3.价值判断的限制。狄仁杰舍己助人,主动向上司请缨,请求代郑崇质出差。显然,狄仁杰的形象顿时高大起来,他的身上闪光点多多,如舍己助人、不求回报、主动请行、雪中送炭等优秀品质都令人钦佩。

蔺仁基以狄郑为范,坦诚以待,反躬自省,显然,蔺仁基的形象也高大起来,尤其是体察下属、见贤思齐、主动释怀、果敢坦诚等诸多优秀品质更是跃然纸上。

两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考生在权衡之后,要选出的是感触最深的一个,而非肯定一个就贬低另一个。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狄仁杰、蔺仁基二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评论对象不唯一,可以选择狄仁杰,也可以选择蔺仁基;而他们二人品质也各有不同,论证的侧重点就不同,不必面面俱到地进行权衡比较,考生只要找出自己最认可的点,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就可。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针对“狄仁杰”“蔺仁基”,选取某一角度展开联想和思考。比如,选谁,倾向哪些优秀品质,怎样将二人进行权衡比较,使用哪些论证材料,运用什么论证方式,考生都可以自由选择。

3.文体自由。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感性表达,写成记叙文或散文;也可以理性思考写成议论文,只要文体特征鲜明即可。

解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指向思辨能力的考查,同时也考查价值观。考生既是在写作,也是在经历一个品鉴社会人物、感受人文情怀、涵养高尚情操、健全完美人格的过程,更是在经历一个理性思辨的过程。本题沿袭全国卷Ⅰ作文命题思路,集中体现了中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核四翼”。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雪中送炭,舍己助人。

2.明理思过,反躬自省。

3.不求回报,低调为善。

4.见贤思齐,果敢释怀。

5.春风化雨,下自为蹊。

……

偏题立意:

1.敢于进言,成就自己。(未准确抓取核心信息,从狄仁杰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上司而受到表扬的角度立意,得出结论,重心偏离)

2.侍母尽孝,感恩友人。(脱离写作对象的范围,针对郑崇质立意行文,脱离任务,严重走偏)

3.不计前嫌,和好如初。(重点写蔺仁基与李孝廉二人的友谊,忽略了“狄仁杰、蔺仁基二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这个要求)

下水文

见贤思齐,果敢释怀

董金定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交流读书心得。

读了狄仁杰和蔺仁基的故事,我甚是感动。相比于狄仁杰不远千里,助人行孝,急他人之难,我更欣赏蔺仁基见贤思齐,果敢释怀的品格。

感同身受,揆情度理的蔺仁基在秉公执法的同时,能够感他人之急,扬助人之行!

法曹郑崇质按命令远行办事,上司安排本无可厚非。狄仁杰请缨代行,作为上司只需同意,卖个人情即可。但是蔺仁基却能认真倾听,从善如流,不仅采纳了狄仁杰的建议,悄然化解了郑崇质的难题,还深受感动,高度赞扬狄仁杰的高尚品行!试想,一个不作为的长官,如果听到狄的进谏,大概会想此人乃“投机取巧”之辈,人家有困难都没说,怎么就你矫情呢?难道是责怪我安排不周,不近人情吗?若如此小肚鸡肠,尸位素餐,工作又怎能精益求精呢!

想当初,岳飞精忠报国,浴血奋战,屡退敌军,秦桧却百般陷害,残杀忠良。两相对比,正是蔺仁基天下为公,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高尚品格,狄仁杰才能顺利请缨,郑崇质才能不再远离家乡,饱受忧思母病之苦。正是蔺仁基善解人意,耿直明理的大度作为,他才能高度评价狄仁杰的善行,才能激励更多的人急他人之所急,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实现共赢!

见贤思齐,内省知耻的蔺仁基能够以人为镜,静心思过。

蔺仁基在看到狄仁杰为友请缨、奔行千里后,感到自己与好友司马李孝廉因一点点别扭就闹得政见不合,实在是有失风范!静心思过,明白了共事者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弥足珍贵。昔时廉颇当众扬言“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不也称病不朝,引车避匿,成就将相之和,成就国家,最终赢得友谊?假如蔺仁基不能知耻思过,且行且惜,又怎么能放下纠结,敞开心扉,重温内心的平和,成就别样的自己呢!

蔺仁基见贤思齐,果敢释怀,虽是狄仁杰悄然给他上了一节生动的道义之课,但我更欣赏蔺躬身自省,敏察人事的君子之行!试想,如果蔺仁基高高在上、麻木不仁,狄仁杰再是贤能之极,又怎么能让他敏锐地嗅出何谓共事之髓、友谊正道、国家大义呢!昔日,扁鹊见蔡桓公,就多次明言“君有病”,可桓公置若罔闻,不察己身,最后落得个病入骨髓的下场!两相比较,蔺仁基之所以能够洞若观火,触类旁通,果敢践行,正是因为心中有格局,胸怀大志向。

正是蔺仁基的通情达理、推己及人,使得郑崇质不再受思母之苦;正是他的反躬自省,使得自己不再受失友之痛;也正是他的直言不讳、开诚布公,才使得国家不能受臣子离心之失!他的君子行为在当今的社会里依然熠熠生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新课标大语文。本号尊重原创,公交推荐,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模考作文舍己助人狄仁杰VS见贤思齐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