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8/11 20:05:0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亮5月16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刊登了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王巧平教授团队和中山大学药学院万国辉教授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他们为致死性蘑菇——毒鹅膏菌(AmanitaPhalloides),找到了一种潜在的新的治疗药物。无药可解的“毒王”“全世界范围内,蘑菇中毒都是导致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90%以上的毒蘑菇致死事件是因为误食了含有强致死性鹅膏蕈碱的蘑菇。”王巧平教授介绍。“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这首民谣描述了毒蘑菇的特征。但最毒的蘑菇其实并不是颜色鲜艳的“红伞伞”,而是“白伞伞”,也就是白色或者灰色的毒鹅膏菌。毒鹅膏菌长得很低调,乍看起来与普通无毒蘑菇颇为相似,因此很容易被误食。毒鹅膏菌的分布范围也不仅限于大家印象中的“野生菌大省”云南,而是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江苏、江西、湖北、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均有分布。在大湾区,因毒鹅膏菌导致的中毒事件也偶有发生。毒鹅膏菌又叫“毒伞”,英文俗称死亡帽(deathcap)。这类蘑菇产生剧毒成分“α-鹅膏蕈碱”(α-Amanitin,简称AMA)。α-鹅膏蕈碱对人的致死剂量可低至0.1mg/kg,而一个单独的毒鹅膏菌中α-鹅膏蕈碱含量就达15mg,也就是说,误食一株毒鹅膏菌就足以致一个成年壮汉死亡。“含鹅膏蕈碱的蘑菇中毒会引起急性肝损伤等一系列症状。目前主要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洗胃、催吐、缓解症状和非特异性的药物治疗。由于蘑菇中毒毒理机制不明,因此目前缺乏特效解毒药物。”王巧平介绍。一种诊断试剂可以解毒?然而,中大科研团队通过现代创新药物研发的方式,发现一种诊断试剂吲哚菁绿有望能治疗毒鹅膏菌中毒。吲哚菁绿是一种由摄影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染料,此后被用于医学成像,例如,肝功能的评估和脉络膜血管造影。科研团队的发现过程是怎样的?王巧平介绍,团队使用了一种新的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技术与虚拟药物筛选技术相结合的研究策略。“我们通过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来寻找药物开发的蛋白靶点。我们用α-鹅膏蕈碱测试基因敲除细胞库,找出那些特定基因被敲除的细胞可以在毒素的压力下存活。”王巧平说,通过富集这些存活细胞的DNA进行测序,并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而找出毒素杀死细胞所需的基因和信号。研究团队发现STT3B蛋白及其所在的糖蛋白修饰通路对α-鹅膏蕈碱的细胞毒性至关重要。N-聚糖合成抑制剂和STT3B的敲除,均能很好地减轻α-鹅膏蕈碱的细胞毒性。接着,团队开始研发STT3B的抑制剂,使用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FDA批准的药物分子库,找到了34种潜在STT3B抑制剂。然后,在细胞中对这些候选药物进行了体外功能验证,发现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可以很有效地阻止α-鹅膏蕈碱带来的细胞死亡,减轻毒素对小鼠肝脏类器官的损害作用。最后,实验团队通过小鼠实验来验证ICG的治疗效果。他们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α-鹅膏蕈碱,然后在不同时间点给予吲哚菁绿治疗,发现在注射后1到4小时内给予吲哚菁绿时,药物可以有效地减轻中毒症状。“这意味着在中毒发生后,要尽可能早地给患者注射吲哚菁绿,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王巧平谨慎地表示,目前还不确定吲哚菁绿是否在人类体内具有类似的效果,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NatureCommunications认为这项研究还为其他毒物解毒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向。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博士生王倍、医院ArabellaH.Wan、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硕士生徐玉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王巧平教授和中山大学药学院万国辉教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等的资助。(更多新闻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