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白癜风能治愈 https://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最近正处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武汉胜刚湖北胜,湖北胜刚全国胜。为了支援湖北,国家下了总动员令,采取“一省包一市”的方式。最近江苏省支援湖北迅速“火”了起来,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十三太保”(意思是有十三个地级市),二是“散装”(意思是江苏是一个拼装起来的省份),三是“苏大强”(意思是江苏的经济实力强悍)。江苏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吴韵汉风,各擅所长,有太湖、瘦西湖、苏州古典园林、明孝陵、京杭大运河等风景名胜。苏州刺绣、南京云锦、扬州玉雕、宜兴陶瓷等传统工艺享誉中外。江苏人文地图“散装的十三太保合成苏大强”成了江苏的代名词,很多人都表示赞同,但也有部分人不理解,江苏能散装,为何中西部的湖北、湖南、河南、四川、陕西等省份却不能“散装”呢?其实还是与每个省的省情、地理和历史等大有关系。本文来粗浅的分析一下原因。十三太保合心,天下百毒不侵江苏于清康熙年间取“江宁府”与“苏州府”之首字而得名,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江苏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既横跨长江又处于南北分界线的省份,所以江苏人喜欢把省内的城市划分为苏南和苏北。如果从地理位置看,江苏可分为三个部分。长江以南为苏南,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为苏中,淮河以北为苏北,苏南、苏中和苏北共同形成“三苏大地”。苏南苏北和苏中苏南“五虎”一般是指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五个地级市。但更多人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苏南实际上专指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位置位居苏州南部,靠近上海,受上海经济辐射较大,历史上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现在是苏南模式的振兴地。苏南是个地理概念,但更是个文化概念,该处吴文化盛行,和上海以及浙江杭州、嘉兴、宁波等地同属吴越文化圈。相比之下,南京经常被孤立,因为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处于江苏西部边缘。南面的苏锡常更加愿意和上海走的近些,北面的苏北五市又感受不到南京的太多关怀,反倒是芜湖马鞍山等安徽地市,紧紧跟在南京身后,所以南京又被称为“徽京”。镇江在苏南的位置也比较尴尬,夹在南京和苏州两个老大之间,只能非常的低调。GDP排名江苏倒数第四,很多外省人甚至以为镇江市在苏北,但地理位置确实在苏南,人均GDP却是非常高,经济总量放在中西部的非省会城市,妥妥的位居省内三甲。 苏州苏中“三杰”是指扬州、泰州、南通。扬州自古繁华,为天下“九州”之一,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泰州则被马可·波罗称赞“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虽然近些年这些历史名城的发展势头不如苏南地区,但也发展的不错。尤其是被称为“北上海”的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已列入上海都市圈核心城市群,估计以后也不大会提自己来自苏中,而是来自上海都市圈。
扬州苏北“五雄”是指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苏北在地理位置上位于北方,与苏南的吴文化差距较大,反倒与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关联度较高。徐州也是历史悠久的“九州之一”,是典型的北方城市,气质雄浑豪放,与小桥流水的苏州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苏北和苏南的最大区别是,苏南相对富裕,尤其是苏锡常三市,紧邻上海,甚至有意将位于苏南省会南京孤立,并且自创一个“苏西”专指南京。苏州是全国除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外GDP最高的地级市。苏北过去发展是慢了,原因很多,有的说是历史文化因素,有的说是保障农业需要。有意思的是,苏南人民乐意自己说苏北穷,但绝不同意省外的人说苏北穷。到底“十三太保”还是江苏省内的一家人,就算是江苏排名最后地级市宿迁,经济总量也超过亿元,放在全国也是百强市,放在中西部随便一个省份也能位居全省前列。徐州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互相不服气。不要说省辖市之间不服气了,县不服市,镇不服县,村不服镇。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只要南北对峙,苏北基本上都由北方王朝控制,苏南多为南方王朝属地,造成了文化上的差异。大明王朝开国定都南京后,为了给南京打造防御体系,将苏北纳入。从此,苏北的徐州等地才与苏南的南京、苏州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划内,一直沿用至今。南京江苏有“十三太保”,可以“散装”,中西部的湖北、湖南、陕西、四川和河南等省,也有很多地级市,为什么不能“散装”却是“整件”的呢?我认为有以下六大原因。成都一是省会城市地位较高。中西部的省会城市普遍首位度较高,成都、武汉、西安、长沙、郑州等中西部省会城市要么是国家中心城市、要么是副省级城市,就连既不是国家中心城市又不是副省级城市的长沙,市委书记和市长均由省委常委担任,其他城市至少是一名省委常委担任市委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引领下,政治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一般地位高的城市“一把手”都会“高配”,是其他普通地级市难以望其项背的。有人会问,江苏省的南京也是副省级城市,城市地位也比较高,但别忘了,江苏的东部还盘踞着一个规模更大级别更高的城市,那就是中国经济第一强市、国家中心城市、四大直辖市之一的上海,辐射长三角的江苏、浙江和安徽,让江苏省会南京的城市地位相对低了下来。武汉二是省会经济发展较快。中西部的省份,基本都是省会的经济总量铁定的排在第一位,并且与全省的二号城市至少要高出一倍以上,成都、武汉、长沙、郑州等中西部省会城市经济总量均进入万亿俱乐部,西安也接近一万元,均高居全省榜首,而在省内排名第二的洛阳、襄阳、绵阳、岳阳和榆林等城市经济总量均不到所在省份的省会城市的一半。而沿海省份却不同,一般都有两至三个实力相当的城市与省会抗衡。比如江苏的苏州经济总量已多年超过省会南京,福建的泉州高于省会福州,山东的青岛高于省会济南,河北的唐山高于省会石家庄,广东的深圳和省会广州旗鼓相当,辽宁的大连和省会沈阳不相上下,浙江的宁波与省会杭州差距不大。反观中西部省会,一号城市与二号城市的GDP落差较大,没有一个地级市能与省会城市抗衡。而江苏的省会南京比苏州硬是低了多亿,南京只能屈居第二,而且省内的老三无锡也有追赶南京之势。西安三是省会位置地处中心。无论是西部的成都、西安或者是中部的武汉、长沙、郑州等省会城市,都基本处于全省的中心位置,成都、西安处于中心位置,武汉地处湖北中部偏东,长沙和郑州地处中部偏北,但都不与外省接壤。不像江苏的省会南京,明显偏西,被江苏网友调侃为江苏除苏南、苏中、苏北以外,还有一个苏西,苏西专指南京。南京直接与安徽接壤,而且是三面都与安徽交界,被安徽环抱,连地铁都延伸至安徽省境内,是名副其实的“徽京”,是地理位置非常边缘化的省会。郑州四是省会交通优势明显。成都、武汉、西安、长沙、郑州等中西部省会城市都是全国的交通大动脉,都是国家明确的铁路枢纽,郑州被誉为火车拉过来的城市,京广线和陇海线在郑州交汇,被誉为全国铁路心脏。武汉坐拥京广线、沪蓉线和长江黄金水道,又是汉江与长江的交汇之地,地理优势十分明显。长沙也有京广和沪昆国内主干线路交汇,西安和成都的铁路均向四面八方全面散开,形成米字型铁路枢纽。“要想富,先修路”,中西部省会城市最大的优势的交通发达,是一般地级市望尘莫及的。在全省周边也没有实力比省会更强的城市,所在中西部的省会在全省凝聚力普遍较高。长沙五是省会科教实力雄厚。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均聚集了全省最好的大学,湖北7所大学全部都在武汉。陕西7所大学也全部都在西安。以至于武汉、西安和南京并称为全国科教第三城,位于全国第三、第四、第五,至今难分名次。而四川、湖南和河南的优势科教资源也集中在省会成都、长沙和郑州,中西部的地级市一般只有一个普通本科院校,中国的家长们都非常重视教育,所以对省会的依赖性比较高。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尽管科教实力非常雄厚,在全国位居第三,但是紧邻江苏的上海科教实力仅次北京稳居全国第二,南京只能甘拜下风,不能不说南京很强,但强中自有强中手,南京不是一般的委屈。无锡太湖风光六是省内历史文化亲近。河南是中原文化占据主导地位,陕西属于秦文化,湖南和湖北同属于楚文化,四川属于巴蜀文化,在历史文化上的认同感较高。而江苏的苏北和苏南文化存在差异。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了中西部各省很难形成“散装”的原因。中西部的普通地级市无论是在政治地位、经济总量、地理位置、交通区位、科教实力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是省内普通地级市只能望洋兴叹的,所以省内“老大”的地位非常稳固,基本无可替代。而江苏省内城市则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十三太保互不服气,而且江苏东面还盘踞着国内第一大都市上海,所以省内十三个地级市凝聚力并不强,也是容易形成“散装”的原因,但江苏“十三太保”在外人面前,却是表现的高度“团结”,合则“苏大强”,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二,是中国最名副其实的富裕地区,足以见证“散装”的江苏经济发展非常良性稳定,是中西部省份难以复制的,也是中西部省份难以“散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