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由易烊千玺和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能够一上映就受到了国内观众的热议,皆因为它戳中了大众的痛点,让很多人都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校园欺凌如斯,该让学生如何安全成长?
近年来关于校园欺凌的事件频频发生,给受害人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也让欺凌者的成长之路印下了难以磨灭的污点。
仅年就发生了多起未成年人欺凌事件:
1月4日,河北邢台清河挥公实验中学一女生,一周内联合6名同学多次殴打12岁室友,致使该生胳膊后腰等多处淤青,诊断显示肋骨骨折、肾积水。3月18日,云南省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的女生小吴被6名同班同学拳脚相向,整个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疼得昏过去后,又被同学用冷水泼醒,并被要求向同学磕响头,最终导致左耳鼓膜穿孔。4月23日,甘肃陇西县渭河初级中学一名初二男生被五名学生殴打,导致颅脑严重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6月27日,温州市无美美时尚广场二楼安全通道内发生一起寻衅滋事案,四名未成年女子殴打另一未成年女生,致其左侧鼓膜外伤性穿孔。……
每一起校园欺凌事件的背后,都隐藏着一张张稚嫩而狰狞的面孔,挣扎着一颗颗心智不成熟的心灵。当家长、学校、社会的神经每每被这些痛彻心扉的事件所刺痛时,让大家不得不思考:孩子,我们能为你们做些什么?
1.校园欺凌,暴露了部分青少年严重缺乏处理、化解矛盾的能力,其简单粗暴的问题解决方式,给社会带来了负面而深远的影响。
(1)每个孩子都是世上的唯一,也是父母心中的最爱。
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每个孩子身上都承载着社会的希望和父母的期盼。正值青春年少时,当是求学好季节!每一个阶段都是学习的关键时期,每一个人都需要安宁、和谐的环境,才能沉下心来认真学习。
可当校园欺凌发生时,这些都成为了奢望,暴力总是会轻易地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无论大小,也无关性别,心灵一旦受创,影响可能会伴随其一生。
(2)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如今从小学到高中(职中),是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重灾区。而这个阶段恰恰又是学生课业学习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期,具有思维活跃、性格跳脱、思想叛逆等特点。每一次欺凌事件的发生都是对教育的一次拷问,而屡次发生,无疑已经对学校的教育产生了严峻挑战。
2.校园欺凌,为何频频发生?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份责任。
(1)校园欺凌,似乎已经成为一件唾手可得之事。
为什么现在未成年人的校园暴力事件越来越多,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成本太低,造成部分未成年人不断效仿、学习。如此现象如不得到有效遏制,就有产生羊群效应之虞,成为未成年人成长中的破坏性因素。
(2)在学校教育中,少数学生的思想未能得到及时矫正和转化。
学校本是教育的主阵地,但在以分数为标准的当下,很多人都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都说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工作,但在小编看来,似乎改为“育人教书”更为妥当,要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因为分数再靓丽也抵不过品质的魅力。评价学生应首重人品,不能让分数上的巨人成了思想上的矮子。
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当老师批评惩戒时,请理解老师的苦心;当老师没收手机时,请支持老师的做法;当老师擦去稚嫩脸上的口红时,请包容老师的粗糙……不能一头堵,一头放,光靠老师的教育,没有家长的配合,一些熊孩子的成长就会如没堵住的江河水,稍不注意就
一泻千里。
(3)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孩子思想的极端化,是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有的家长从小就过分溺爱、宠惯孩子,吃不得一点苦,受不得一点委屈,让孩子在蜜罐中长大,一遇到问题、麻烦就不知道怎么应对,往往是要么委曲求全,要么用极端手段报复;
其次,父母外出务工或忙于生意,造成大量孩子留守在家。在“三观”培养上缺失了父母的关爱、引导、管教,孩子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形成极端化的思想,致使其处理事情的方式简单粗暴;
第三,原生态家庭对孩子影响至关重要。家庭成员之间是否和睦相处、彼此尊重,孩子沟通是否及时有效,家长言行举止是否文明、解决问题是否依规依矩……在孩子成长路上,父母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教师。
3.面对频频发生的校园欺凌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
(1)家长应重视孩子的成长引导,抓好每一个阶段的教育,是防止校园欺凌的第一道保护。
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家长只要管好孩子吃穿用度就行了。这样的育子观念,放在二十年前也许还可以,但搁现在早已跟不上教育的形势和需求了。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恒心。成长中的每一天都是唯一的,只有直播,没有彩排。如果前期走错一步,后期的教育成本就会成倍数增长。不少的家长就是因为早期教育没抓好,后期又抓不好,所以就破罐子破摔,干脆不管了。当孩子一旦偏离了轨道,走向违法犯罪的歧途时,才来痛哭流涕、悔恨不已,可这时还有什么意义呢?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家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