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到我国古代的西汉时期,就有这样一位行善而不求回报的人,他便是名臣丙吉。尽管曾经对汉宣帝有着救命之恩,但丙吉却绝口不提,硬是靠自己的实力从一介小吏当上了大汉王朝的丞相。最终,他更是与霍光等名臣一同被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从此名垂青史。
丙吉生于鲁国,此处所说的鲁国当然并非春秋时期那个孔子的祖国,而是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的封地。据《汉书》记载,丙吉精于律令,于是得以在鲁国当了狱史,负责裁决案件。靠着多年积累的成绩,丙吉升任廷尉右监,但很快就因为受到牵连而被免职,只好转而前往州里当了从事。
征和二年(前91),著名的巫蛊之祸发生,由于奸臣江充的构陷,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都含冤而死,受牵连者更是不可胜数。受到此事影响,朝中的案卷一时间堆积如山,人手紧缺的朝廷连忙征召了曾经担任过廷尉右监的丙吉,汉武帝为此还专门下诏,命丙吉在长安城中的郡邸狱审理巫蛊之祸相关案件。
太子刘据被迫起兵却兵败身死之后,其长子刘进、儿媳王翁须也于长安城中遇害。然而,刘进与王翁须之子,刚刚出生数月的刘询却得以幸存了下来,并被关押在狱中。丙吉为人心善,对襁褓之中的皇曾孙刘询心生恻隐,因此利用自己的职权安排了几个相对谨慎可靠的女囚照看刘询。年幼的刘询不但衣食都由丙吉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一部分供给,他数次身患重病,也多亏丙吉派人悉心照料才化险为夷。
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病重,此时有望气者表示长安城监狱中有天子之气。汉武帝并不知道狱中有自己的皇曾孙刘询,只道是哪个嫌犯命里不凡,将来会动摇大汉王朝的基业,于是下诏将狱中犯人不论轻重尽数诛杀。内谒者令郭穰奉诏来到郡邸狱,却被丙吉拦在了门外。丙吉表示,无差别地杀害犯人本身就不可取,何况狱中还关押着完全无辜的皇曾孙,因此无论如何郭穰也不能进入。
双方从夜晚僵持到天明,郭穰只好无奈离开,但他转头便上报汉武帝,要求严惩抗旨的丙吉。不过,本就为害死太子刘据感到后悔不已的汉武帝在得知皇曾孙尚存后只感叹恐怕是上天让丙吉如此为之,随后便宣布大赦天下。刘询恢复无罪之身后,丙吉四处奔走,总算将他送到了舅祖父史恭处抚养。
审理巫蛊案告一段落后,丙吉被大将军霍光征辟为长史,他表现出色,深受霍光器重,于是很快入朝出任了光禄大夫、给事中。元平元年(前74),汉昭帝驾崩,由于汉昭帝无子,霍光便派丙吉将昌邑王刘贺带回长安即天子位。刘贺在位不足一月就因品行不端被废,群臣纷纷开始商议新君人选,此时丙吉向霍光推荐了已经十八岁的刘询。
秋七月,刘询在霍光等人拥立下登基,是为汉宣帝。在民间长大的汉宣帝深知百姓疾苦,于是在亲政之后推行了许多英明的政策,整个汉朝社会欣欣向荣,他与前任汉昭帝在位的这段时期史称“昭宣之治”。地节三年(前67),刘询立刘奭为太子,丙吉则被他任命为了太子太傅。数月之后,丙吉转任御史大夫。
某天,汉宣帝收到一封上书,原来是一个名叫则的婢女表示曾经养育还在襁褓中的他,希望能得到封赏。经过一番调查,汉宣帝这才终于知晓自己当年之所以没有死在狱中,全靠丙吉暗中关照。于是,汉宣帝封丙吉为博阳侯,并在丙吉推辞后表示:“朕之封君,非空名也,而君上书归侯印,是显朕不德也。”
神爵三年(前59),丞相魏相去世,本就长期与魏相共同辅政的丙吉顺理成章接替他出任了丞相。三年后,丙吉感染重病,最终于次年正月去世,朝廷为其赐谥“定”。甘露三年(前51),汉宣帝下令绘制十一幅功臣画像于麒麟阁,丙吉不但位列其中,且两旁一个是多年搭档魏相,一个是自己临终前举荐的杜延年,可谓十分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