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3月18日电(记者陈伶娜)已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国内汽车市场雪上加霜。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影响,国内汽车市场2月产销数据现断崖式下跌。
80%左右的产销下滑幅度背后,汽车产业在哪些方面受到了冲击?相关企业面临着怎样的困难?未来,国内车市又会有怎样的前景?新华财经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研。
1-2月汽车行业产销受重创3月缓慢恢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数据,2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出现大幅下滑,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5万辆和3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9.8%和79.1%。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万辆和.8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5.8%和42%。其中,乘用车产销降幅尤为明显。
另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数据,1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9万辆,同比下滑21%;2月销量25.0万辆,同比下滑80%。1-2月累计同比负增长41.0%,各细分市场均有大幅下滑。
“2月本就是东北地区车市淡季,再叠加疫情影响,导致销量非常低,整个2月,公司只卖了1辆车。”吉林省云上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贵博对记者介绍。
3月份以来,汽车市场复工进程加快,但客流恢复缓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8日16时,跟踪调研的全国20多个省(区、市)家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家4S店中,门店复工率为91.4%,而客流恢复率为53.7%,销售效率43.2%,售后效率53.9%。
记者3月12日在天津调研时发现,多家汽车4S店已经恢复营业。天津津汇迪通4S店2月17日开始复工营业,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复工以来,客流量与销售量与春节前相比大幅减少,过去20多天只卖出去十几辆车,其中部分客户因疫情期间乘坐公共交通不方便而选择购车。
天津信达长城4S店销售经理王宝介绍说,为维持销量,多数车型年全年都在降价促销,利润空间很小,今年一季度的销售停滞对于公司压力很大。
汽车产业“供、需、销”等全面受压
疲弱的数据背后,汽车产业及相关企业在哪些方面受到了冲击?
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焱认为,短期内,疫情导致工厂开工推迟,人员流动受到限制,对于制造业而言是一个巨大打击,尤其对正处于低谷中的汽车行业,生产和销售均出现断崖式下跌,资金链压力很大。对于某些原本陷入债务危机的车企,疫情很可能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小型零部件企业的经营风险值得